南师大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研究生备考经历分享
让我分享一下我的成绩。我的笔试总成绩达到了377分,其中政治62分,英语79分,专业课一95分,专业课二(877)更是取得了141分的高分。在复试中,我的外语口语听力成绩为84分,复试面试成绩为87分,综合成绩为79.89分,最终整体排名为第16名。
我是一名在职教师,在备孕期间决定考研。工作期间,我面临孕反和嗜睡等挑战,学习状态离我越来越远。为了找回学习的节奏,我选择了艺林心理的辅导班进行备考。
在备考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自己无论是笔试还是复试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在复试时的心态调整上,我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最终的结果似乎证明,只要我踏踏实实地准备并且坚持下去,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接下来,我想详细分享一下我的考研经历。
在笔试阶段,我采取了分学科反复背诵的方法。对于英语,我主要利用真题题卷进行单词和句型的梳理。刚开始时,我感到很迷茫,但通过与艺林老师的反复沟通和交流,我逐渐理清了思路。我提醒大家,资料切勿贪多,真题卷、墨墨背单词app、考研作文模板等就足够了。对于政治,我主要采取刷题和背诵肖秀荣的方式。
对于专业课333和877,我的建议是好好背书。我个人觉得333是心理健康专业考研中最难的部分,但艺林的资料非常有针对性,一二三级考点明确。在备考期间,艺林心理的老师也常给我们介绍热点问题,这对我非常有帮助。
在心态调整方面,我坚持认为“坚持就是胜利”。我是8月中下旬才最终决定参加考研,虽然准备时间有些晚,但我持续性地学习积累,哪怕每天只完成一篇英语阅读或者只刷了几题政治题目。最终的结果证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我的考研经历充满了挑战和收获。我希望我的经验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帮助。我想说的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因为坚持就是胜利。复试经历分享
复试,对我而言,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挑战。面对这场考试,我的准备显得颇为不足。正式复试的日期定在4月7日,直到3月底,我几乎没有进入状态。那段时间,拖延症愈发严重,书籍对我而言仿佛成了摆设,我会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机,逃避现实的压力。甚至到了复试当天,我的心态接近于自暴自弃,抱着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参加了线上复试。
好在,从年初开始,我跟随艺林的复试班进行了一些基础的复习。这为我后来的复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尤其是《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知识以及初试的相关书籍,我已经大致浏览了一遍。尽管专业理论的复习并不扎实,但这些前期的准备让我在复试中不至于手足无措。
复试时,我面临的题目是“玩偶游戏的优势”和“认知行为治疗的要素和优势”。对于前者,我尚能结合游戏治疗给出自己的回答。后者却让我遭遇了挫折。我审题失误,将“认知行为治疗”误解为“行为治疗”,在回答时出现了偏差。当时,院长还询问我是否需要换题,我自信地拒绝了。但复试结束后,当我查阅相关资料时,我为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
出乎意料的是,我的复试成绩竟然是87分。我想,这可能是院长对我诚恳态度的认可,给予了我一定的印象分。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复试准备的重要性,尤其是专业理论的准备。艺林在理论和面试方法上的指导对我帮助很大。我也了解到线上复试可能是疫情下的临时措施,未来线下复试可能会更加注重专业理论的考察。
对于整体的经验教训,我想说,笔试准备资料不求多,而在于个人的消化和吸收。再多的资料不去认真研读也是徒劳。关于心态,考研是一场长期战争,需要耐心和毅力。只有稳定心态,坚持到底,才能取得好结果。
新的一年,考研的征程已经展开。我想对所有的考研人说:加油!你们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希望我的经历能对你们有所帮助。在此,我要感谢流产网对我的支持与鼓励。希望我在这里的分享能对你们有所启发,为你们的考研之路增添一份力量。
我要说的是,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勇往直前。因为最终结果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努力,就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