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并不只是秋冬的“专利”,其实在酷热的夏季,它也可能悄然发生。在广东省中医院心脏科副主任医师李新梅的解读下,我们了解到,夏季的中风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夏季的天气湿热,人们汗流浃背,水分的散失速度非常快。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如果不能充分补水,血液的粘稠度会增加,血管易于堵塞,后果严重。若堵塞发生在大脑,那就是脑中风;若在眼睛,则称为眼中风。
在炎热的夏季,我们不仅要忙于防暑降温,更要重视水分的补充。那么,喝多少水才足够呢?营养学建议我们每天应摄入2000cc至3000cc的液体,这包括食物中的水分。还可以通过尿液的颜色来判断是否饮水充足。如果尿液颜色深黄,那就说明饮水量不够;如果是淡黄色,那就说明饮水量适宜。
我们所说的水并不只是指白开水,也包括果汁、可乐等饮品。这些饮品中含有较多的糖分,因此应该适量饮用。相比之下,饮用白开水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夏季还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如果患者在爬楼梯时两层就感到气喘吁吁,或者在行动时突然感到异常喘气、胸口闷痛、冒冷汗等,这些都可能是疾病的征兆。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患者应立即就医检查,以便及早治疗。
无论是在秋冬季节还是夏季,我们都应该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尤其是要注意补充水分,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这样才能远离中风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