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云 >

唱歌没底气或是脾虚 鸭肉陈皮可健脾

  • 健康云
  • 2025-04-04
  • www.shiguanyingerw.cn
  • 健康新闻

中医诊断之精妙:闻声辨病,以音识脏

中医治病,讲究望、闻、问、切,其中闻诊之道,源远流长。《黄帝内经》揭示了呼、笑、歌、哭、呻五声与肝、心、脾、肺、肾五脏之间的奥秘关联。透过声音,可洞察五脏之健康与否。

一、闻歌识脾

唱歌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更是中医闻诊中的一部分。若歌声洪亮,脾性应属强健。反之,唱歌没底气,可能是脾虚之兆。生活中,饮食不规律会扰乱脾气。养脾关键在长夏,此时可结合健脾、祛暑、化湿之法进行调补。

二、发怒与呼喊——肝火旺的警钟

肝,在志为怒,在声为呼。一个人若常发脾气,大呼小叫,可能是肝火太盛。适当食用寒凉食物,如菊花茶、荠菜、丝瓜等,有助于疏肝解毒。习惯“长吁短叹”的人,可能肝气郁结,此时可借助柴胡、薄荷、苏叶等疏肝郁、防气结。

三、笑声背后的心病

心在志为喜,在声为笑。心气足的人,笑声爽朗。如果一个人经常不明原因地狂笑不止,可能是心出现了问题。过度的笑会耗伤心气。养心关键是学会慢生活,工作时间外,要刻意放慢节奏。桂圆、莲子、百合等可益心气养心阴。

四、哭声与肺气强弱

肺,在志为忧,在声为哭。哭声洪亮代表肺气强盛,反之可能是肺气虚弱。虽然哭能宣泄情绪,但长期哭泣会伤肺气。保持情绪开朗是养肺的首要任务。核桃、生姜等食物也有助于养肺。

五、总是哼唧肾不好

肾,在志为恐,在声为呻。若一个人总是哼哼唧唧,可能是肾出了问题。补肾要注意腰的保养,勤活动、伸懒腰、搓腰背都有助于养肾。羊肉、韭菜等是常见的补肾食物。

结合自身的声音与身体状况,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五脏是否健康。若有疑虑,不妨及时就医。想深入了解中医养生之道,不妨深入研读中医经典,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下一篇:没有了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