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的饮食观念中,煲汤和喝汤是很多人眼中的营养良方。这其中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误区。为了让每一滴汤水都能真正起到滋养身体的作用,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些喝汤的学问。
关于煲汤的时间,很多人认为越久越好,特别是广东的“老火汤”。长时间的煲煮会破坏许多营养素。随着煲的时间越长,蛋白质变性越厉害,维生素被破坏得越多。实际上,老火汤中的营养含量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丰富,它主要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溶出物、糖分和矿物质。煲老火汤的时间不宜过长,建议以两小时以内为宜。
接下来是骨头汤的补钙效果。很多人认为喝骨头汤能补钙,但事实并非如此。骨头中的钙能溶解在汤里的量极低。有检测显示,一碗骨头汤大约只含有2-3毫克的钙。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钙来计算,需要300-碗骨头汤才能满足人体钙的需要。显然,喝骨头汤并不是有效的补钙方式。
还有“吃肉不如喝汤”的误区。肉汤的鲜味常常让人们误以为肉的精华都跑到了汤里。其实,肉汤的鲜味是因为水煮后肉类中的一些含氮浸出物溶于汤内,但大部分蛋白质仍留在肉里。经过长时间煲煮的汤中,蛋白质含量也仅为肉中的5%左右,其余95%的营养成分仍留在肉里。只喝汤不吃肉,只是满足了口感而已,大量的营养成分还是在肉渣里。
我们要学会避开这些喝汤的误区,真正让汤水发挥保健的作用。在选择煲汤的食材时,可以考虑将富含营养的食材如红枣、枸杞、山药等与肉类一同煲汤,以提高汤的营养价值。注意煲汤的时间不要过长,以免破坏营养成分。在享受鲜美汤水的也要记得吃肉,因为大部分的营养成分还是在肉里。
喝汤也要讲科学,我们要学习正确的煲汤和喝汤知识,让每一滴汤水都能成为身体的健康之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让汤水滋养身体,为健康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