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五岁以下的儿童。常见的病毒类型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等二十多种。患者常出现口痛、食欲不振、低烧等症状,手、足、口腔等部位会出现小疱疹或溃疡。虽然大多数患儿一周左右可以痊愈,但少数可能会引发心脏病、急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对于手足口病还没有特效药物可以完全治愈。
预防手足口病,首先要牢记的秘诀是“讲究卫生、吃熟食、喝热水、常通风、晒太阳”。在这个季节,应尽量避免让孩子去拥挤的地方,选择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活动。遇到发烧的孩子,要做好隔离措施,特别是家中孩子较多的,一旦一个孩子患病,其他孩子也要立即做好防护。
预防手足口病,需要注意家庭环境。家中要保持清洁卫生,餐前便后、外出后要给孩子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住宅要常通风,勤晒衣被。流行期间每天早起要检查孩子的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底)和口腔是否有异常,并注意孩子体温变化。要重视孩子的营养和休息,避免暴晒和过度劳累,保持身体免疫力。注意饮食卫生,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除此之外,学校和托幼所也要做好防范措施。教室和寝室要保持良好通风,每天对玩具、卫生用品、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在进行清洁或消毒工作时,应戴手套,清洁后应立即洗手。做好晨检工作,发现疑似患者要及时隔离治疗。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疹子等症状,要立即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并密切观察病情。轻症患儿可以在家治疗、休息,避免交叉感染。家居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被污染的物品要及时消毒处理,衣物要在阳光下暴晒。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一旦发现高烧、脑出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手足口病的预防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环境卫生,加强免疫力,避免感染病毒。只有做好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避免手足口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