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背景
在2022年9月,一段引人注目的俄语视频在网络上疯狂传播。视频中,一位男士揭示了一种神秘的淡绿色飞虫,它的翅膀下方显现出令人困惑的图案,形似“38”或“36”,并引发了人们的广泛猜测。这段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轩然大波,部分网民猜测这可能是某种“美国生化武器”或关于“转基因实验蚊”的证据。
这个热议的源头其实与一个熟悉的名字有关——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在2018年,该基金会资助了一项关于转基因蚊子的项目。这些蚊子携带沃尔巴克氏菌,其使命是通过交配来抑制野生蚊群,从而减少登革热、寨卡病毒的传播。于是,“比尔盖茨蚊子”的说法应运而生。
二、真相与科学解释
经过生物学家的仔细研究,视频中的飞虫并非人们猜测的蚊子,而是一个被称为银桦蚜(短绵斑蚜)的昆虫。它们的体表具有对称的斑纹,这些斑纹在某些角度下可能会呈现出类似“38”或“36”的图案。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编号”是蚜虫自然演化的结果,是它们的保护色或拟态特征,用来迷惑捕食者或适应特定的环境,而非人为的标记。
关于转基因蚊子的传闻也需要澄清。虽然某些转基因蚊子(如Oxitec公司研发的OX5034品系)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带有编号,但在实际释放的个体中,它们仅携带基因标记,体表并没有肉眼可见的编号。
三、关联背景与辟谣
这个事件在传播过程中正值俄乌冲突期间,部分网民将这一昆虫事件与“生化武器”联系在一起,但这仅仅是网络上的猜测,缺乏科学依据。官方对此也有回应,哈萨克斯坦辟谣网站“stopfake.kz”明确指出,视频中的昆虫实为蚜虫,与生化武器毫无关联。
那个所谓的“编号38的蚊子”事件,其实是一场误会。人们看到的翅膀下的图案,是蚜虫体表的自然斑纹,被误解为人工标记的结果。网络上的各种猜测和传闻在经过科学的验证后,最终得以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