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妇科 >

清朝官员达到什么身份才能领公费?

  • 妇科
  • 2025-04-18
  • www.shiguanyingerw.cn
  • 试管婴儿网

在古代社会,官员的待遇无疑是非常优厚的。他们在任职期间,享有固定的俸禄,即便退休后也有相应的退休俸禄。这样的待遇制度使得官员成为当时社会中的特权阶层,享受着终生福利保障。

除了基本的俸禄外,官员还能享受到许多额外的补贴待遇。其中,公费便是朝廷为了支持官员执行公务而设立的一项补贴。这些公费包括办公所用的笔墨纸张以及各项杂费开支用度。可以说,公费的存在确实有其必要性,可以更好地帮助官员处理公务。

在清朝时期,官员的公费待遇并不算高。根据规定,户部的司库每月只有四两白银的公费,库使则一两五钱白银。至于工部的库使,每月只有一两白银。这些白银还会被折算成不同的钱币,折算规定繁琐且经常变动。

尽管名义上,公费是朝廷给各级官员的执行公务的费用,但在清朝实际推行过程中,地方官的公费往往被虚置。这与清朝推行的赋税制度有关。当时,地方上的大部分钱粮都需要运送到中央,上交国库,导致地方留存的钱粮有限。

再加上清朝推行的严格奏销制度,地方官在没有中央户部的同意下,不能支取库房钱粮。这使得地方官员手头上没有可以支取的经费,只有非常微薄的俸禄。这种制度的推行,更多是希望保持中枢对地方的控制,避免地方对抗中央。

这种制度带来的后果也很明显。地方衙门里没有太多经费处理公务,地方官因为俸禄过低,无法保障生活。在双重压力下,康熙后期,地方官贪腐现象极为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清朝后期在地方官中推行了养廉银。养廉银数额巨大,足以养活官员并满足其生活需求。养廉银不仅是官员的生活经费,更是他们的工作经费。他们需要承担相应的地方开支,包括聘请仆役和聘请其他人担任衙役等协助自己处理地方事务的开支。

由于养廉银的推行和实际需要,清朝的地方官公费逐渐被取消。而在京官员则继续领取公费。这些公费按月发放,具体数字没有固定规定。《大清会典》记载了不同品级官员的公费银数量,但整体来说仍然在一两白银到五两白银之间。这些公费银大部分落入官员私人腰包,用于处理公务的并不多。

到了晚清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袁世凯曾奏请朝廷改革地方上的陋规,将其改为经费。从此开始,清朝地方上也开始有专门的公费制度。随着预备立宪的宣布和各项改革的推进,公费制度逐渐完善并得以实施。然而可惜的是,这些改革只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大清就亡了给整个历史时期留下了遗憾与遐想空间关于那笔落入私人腰包的公费银两晚清的变革尝试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但也引发了更多关于权力与制度设计之间的思考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古代中国官僚体制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权力如何分配和使用的故事在当代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下一篇:没有了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