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的华东大城市中,一项引人注目的调查数据正在引发广泛关注:平均每个城市家庭都有约215粒过期药品,其中高达30%至40%的药品已经超过有效期三年。这一问题不禁让人想起小时候生病时医生开的“小纸包药”。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医生开的药还没吃完,病就已经痊愈了?苏北的某位小学教师王庭辉就深有体会。他感冒后,医生开了两盒“三九感冒灵”,总共只需17元,结果只吃了四包就恢复了健康。孩子们每次感冒,带回家的药品都像是一座小山,比如退烧药克感敏,孩子只需吃半片就能一夜退烧,剩下的药品只能被束之高阁。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过期药品呢?丹阳的周津东医生向我们揭示了背后的原因。药品的规格越来越大,比如复方丹参片一瓶就有200粒,而市场上抗生素的规格更是五花八门,有的盒子一打开就有超过正常用药范围的24粒以上。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往往倾向于开大处方,有时明明只需要一种药或一盒药就能解决问题,却开了两盒、三盒。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省物价局近日出台了新政策,针对大包装药品收取“拆零服务费”。这一政策对于包装数量超过50粒每瓶、单粒中标价格低于0.03元、服用疗程在三天内的基本药物,允许在提供一次性包装袋并注明药品服用方法的前提下收取0.1元每次的拆零服务费。这一举措旨在鼓励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多开廉价药。
这一新规定的实施并不顺利。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负责人透露,大医院不愿分开包装药品,除了考虑利润损失外,还担心医疗责任难以认定。每个纸包上都需要标注各种情况说明,这无疑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记者调查还发现,目前许多医院药房使用的拆零药袋无法完整标注用药内容,包装材料五花八门,也给药品使用带来了安全隐患。
事实上,“小纸包药”并非只能在医院购买。《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规定,拆零药必须在药店的拆零药柜台中出售。那么,江苏的药店情况如何呢?
在南京的一些药店,虽然有拆零柜台,但药品并不充足。只有当顾客要求拆零时,药店才会进行拆零。拆零的药一般是感冒药或儿童用药。对于消费者提出的拆零购买需求,一些药店表示担忧,担心药品在拆零后的安全问题。比如,一位消费者提出购买蓝芩口服液时,药店工作人员表示吸管是整板在一起的,担心拆零后无法正常使用。一些药店对拆零销售并不热衷,原因在于拆零过程繁琐,需要登记消费者个人信息并做记录,这无疑增加了经营成本。目前大多数药店的拆零药品销售情况并不理想。
为了让医院和药店更加积极地参与药品拆零销售,南京市胸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王洁建议,除了医院积极参与外,生产企业也要积极行动,改进包装方式以方便拆零。省物价局有关人士认为关键是要让医院和药店觉得有利可图这也是新规制定的初衷之一他们还建议药店可以按关联销售原则为常见病配好数种拆零药物零售药品供一日口服这样做可以只需药店口头说明无需复印药品说明书以简化购买流程并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