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女性健康的隐形杀手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攀升,成为女性恶性肿瘤中的头号杀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乳腺癌的高发?日常生活中又隐藏着哪些高危因素?让我们来听听乳腺科专家的。
风险因子一:晚育与反复人工流产
受现代生活、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女性月经初潮年龄提前、绝经年龄延后,加之终身未孕、高龄初产、多次人工流产等,都会对体内激素水平造成影响,从而成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据乳腺科医生解释,足月妊娠发生在24岁之前能显著降低一生中乳腺癌的风险,而推迟至30-35岁以后则增加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正常自然流产并不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但反复人工流产或过早多次进行人工流产的女性,更容易引发乳腺疾病,进而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
风险因子二:长期大量使用外源性雌激素
长期、大量服用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尤其是绝经后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产品或人工合成雌激素药物的女性,其乳腺癌风险会明显增加。对于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丰胸塑身产品,女性消费者应谨慎选择。丰胸产品多含有一定量具有丰胸效果的雌激素,长期使用会对乳腺产生局部刺激,大大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风险因子三:抽烟、喝酒与肥胖
抽烟、喝酒、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长期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的人,乳腺癌的患病率较大。研究表明,任何形式的饮酒都会使乳腺癌的风险较从未饮酒的女性增加1.2倍。而肥胖者由于脂肪堆积过多,雌激素生成增加,对乳腺组织产生长期刺激,其乳腺癌等癌症的发生率远高于非肥胖者。
风险因子四:频繁接触X射线
环境中的辐射被普遍认为是致癌因素之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长期接受X线照射的人群,如广岛、长崎原爆炸后的幸存者,乳腺癌发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应尽量避免过多接触放射线,尤其是年轻未婚女性。
风险因子五:遗传因素
有肿瘤家族史,尤其是母亲或姐妹曾患乳腺癌,或患者在绝经前发病、患双侧乳腺癌的,其遗传因素也占据一定比重。
风险因子六:负面情绪
现代女性面临的压力较大,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孤独压抑等抑郁情绪。长期受不良情绪刺激可能导致机体节律紊乱、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进而导致内环境失衡、免疫力下降。这种情绪状态可能为胸腺生成和释放的胸腺素减少创造了条件,使癌症容易发生。
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这些高危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为自身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