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微健康网发布的消息中,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麦当劳北京三里屯店存在销售过期食品等问题,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舆论呈现分化态势。一方面,有消费者认为麦当劳作为全球知名快餐企业,其卫生标准相比国内一些小餐饮企业更让人放心,因此力挺麦当劳。另一方面,多数网民指出,正因为麦当劳是标杆企业,监管部门更应该对其严格要求,麦当劳理应接受公众更加挑剔的目光。
事件发生后,麦当劳中国迅速通过微博发布道歉信息,称这是“个别事件”。这一解释并未得到部分消费者的认同。有博客文章质疑,麦当劳的食品管理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为何在中国会出现食品不按规定处理的情况。即使是个别现象,在麦当劳的系统内是否应该被允许?更有微博指出,麦当劳的食品卫生手册制定标准高,实际操作起来困难,尤其是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但消费者不能因为宣传的高标准而接受实际操作中的低标准。
也有部分消费者选择支持麦当劳。一项微博调查显示,截至记者发稿时,近50%的网民表示仍会选择吃麦当劳。与此一些公众人物也力挺麦当劳,甚至调侃央视给麦当劳做了免费广告。
尽管有消费者力挺麦当劳,但大部分网民认为监管部门应对其严格要求。博客文章分析指出,麦当劳的食品流程操作手册包括每一种食品的保存期和存储位置都有详细规定,但员工并未严格遵守这些规定。监管部门绝对不能手软,应对跨国企业在中国的问题深挖细查,使之不敢懈怠。跨国企业在其他国家能够做到质量无问题,在中国这个拥有13亿消费者的市场,对其要求更应该严格到严酷的程度。因为即使是全球知名企业如麦当劳,也绝不能亵渎13亿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
此次麦当劳事件也折射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有网民认为,每年的“3·15”晚会都会曝光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这表明食品安全监管并未真正到位。质监、工商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如不能真正履行其职责,只是空喊口号,消费者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此次麦当劳事件也暴露出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可能存在的不遵守内部规定的问题。除了企业需要加强自律外,相关部门更应加大监管力度。一些网民质疑是否因为某些跨国企业在中国面临特定的市场环境而采取了不同的质量标准。对此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质量监管问题。同时也有观点认为消费者的包容与宽容可能促使一些企业降低质量标准甚至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做低于国际标准的新标准。因此监管部门对跨国企业的严格要求和对消费者的教育引导同样重要。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促使我们对现行监管机制进行反思和改进。(信海光 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