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康、乾两帝在中国的皇帝中可谓长寿之星。他们的长寿秘诀背后隐藏着一套独特的养生哲学。让我们深入一下他们为何能够享受如此悠长的寿命。
要澄清一个普遍的观念:在抗生素尚未发明的时代,人类的平均寿命大约在四十岁左右。那个时代,婴儿死亡率与出生风险都极高。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们虽然身处权力之巅,享受着较高的生活品质与较低的日常风险,但他们的平均寿命也只有41岁。在古人平均寿命与现代人无法相提并论的情况下,清代皇帝的平均寿命相对较长,其中的原因不外乎四个方面。
其一,清代皇帝的生活习惯非常规律。与明代皇帝经常懒散不早朝的习惯不同,清代皇帝以勤勉著称,他们常常在凌晨四点就起床,迎接新的一天。朝会经常安排在五六点,这样的作息规律符合“养生之道,常欲小劳”的原则。
其二,他们的饮食非常注重清淡。虽然明代御膳以鲁菜和菜为主,但康熙皇帝却感觉油腻。他特别推崇淮扬菜,主张食物淡而有味。清代御厨虽然擅长烧烤,但餐后必有酸汤解油腻。据记载,清朝皇帝每日只吃两顿正餐,除个别皇帝可能因心脑血管疾病离世外,大多数皇帝的体型都偏瘦。
其三,清代皇帝非常喜爱体育锻炼。作为一个以弓马得江山的王朝,清朝皇帝们非常重视骑射。特别是盛期的几位皇帝,他们经常亲自打猎、骑马,还通过摔跤、武术来锻炼身体。清代摔跤分为宫内和宫外两种,前者注重技巧而不易受伤,对臂力、腰腹肌肉锻炼更为充分。康熙皇帝一生射杀的老虎数量惊人,虽然其中许多是在手下人的帮助下才得以完成,但作为一国之君,这种成就实属不易。
其四,清代皇帝的生活节制也是他们长寿的原因之一。虽然他们身边有三妻四妾的陪伴,但由于清代家法严明,像明代那些因生活不检点而导致意外死亡的皇帝在清代就少得多。清代皇子课业繁重,许多皇帝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也为他们的长寿打下了基础。
尽管清代皇帝寿命较长,但公主的平均寿命却较短,只有21.8岁。这主要是因为清代为了江山社稷考虑,经常采取政治联姻的手段,将公主远嫁到蒙古等地。清代皇家教育重男轻女,公主们缺乏体育锻炼的基础,嫁到环境不熟悉的异域,自然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寿命缩短。古代妇女生育是一大难关,死亡率颇高,这也影响了公主们的寿命。那些未被远嫁的公主,虽然身份尊贵,但婚姻往往不幸福,无法倾诉内心的苦闷,往往在忧郁与隐忍中度过短暂的一生。
清代皇帝的养生哲学值得我们借鉴。规律的生活、清淡的饮食、喜爱体育锻炼以及生活的节制都是他们长寿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