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洋奶粉市场掀起了一股涨价潮,这是近一年内的第四次提价。这让人们不禁要问,洋奶粉为何频繁涨价?难道是因为其品质卓越?
事实并非如此。在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境奶粉的严格检查中,发现多批次洋奶粉存在质量问题。其中,德国产的泓乐幼儿配方奶粉和新西兰产的可益多系列奶粉因标签不合格被销毁。这些奶粉一直自称拥有高品质和多年专业经验,但如今却陷入了质量门事件。
与此业内资深人士指出,洋奶粉一直以来都以高品质自居,价格也比国产奶粉高出很多。即使被曝出质量问题,消费者对于洋奶粉的认同仍然坚定。许多消费者认为,洋奶粉的价格高代表着品质高,因此愿意购买价格更高的洋奶粉。
事实却让人堪忧。除了这次被销毁的洋奶粉,其他洋奶粉品牌也纷纷宣布涨价。从2011年至今,美素、雅培、惠氏等洋奶粉已经先后换包装或直接提价,涨幅都在10%左右。国内著名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洋奶粉的毛利高达60%—85%,净利润也远高于国产奶粉。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为什么依然对洋奶粉保持热情呢?也许,与其说消费者追捧洋奶粉,不如说是大家寻求一种心理上的安慰。洋奶粉之所以在我国格外受到追捧,根源还是在于国产奶粉质量问题的频出。部分消费者盲目地将产品品质与其价格及产地挂钩,相信价高质优,有时候越涨越买。
要改变洋奶粉在市场上独大的现状,国产奶粉品牌自身需要变得更强大。除了提高品质和管理水平,还需要从制度上强化监管,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只有对造假者进行严格处罚,才能让消费者重新建立对国产奶粉的信任。相反,如果监管不力,消费者可能会继续失去信心,不得不选择价格更高的洋奶粉。
洋奶粉虽然涨价,但其在市场上的地位依然稳固。要想让消费者重新选择国产奶粉,国产奶粉品牌必须提高自身品质和管理水平,同时加强监管力度,重建消费者信任。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洋奶粉的垄断地位,让国产奶粉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