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兴奋剂争议事件:程序违规与历史违规的双重处罚
一、程序性违规行为简述
2018年9月4日,国际兴奋剂检查管理公司(IDTM)对孙杨进行了一次赛外兴奋剂检查。面对这次检测,孙杨团队对检测人员的资质提出了质疑,并采取了以下行动:
当检测官未能出示完整的授权文件时,孙杨坚决拒绝了检测团队的采集血样工作。这一行为体现了其对检测流程的不信任。随后,孙杨甚至授意保安使用锤子破坏已密封的血样容器,使得兴奋剂检测无法顺利进行。仲裁法庭对此有明确看法,认为运动员无权单方面判断检测无效,这样的行为直接违反了《世界反兴奋剂条例》。
二、历史违规记录的累积效应
这并不是孙杨第一次与兴奋剂问题产生关联。早在2014年,他就因误服含有禁药成分的药物来治疗心脏病,被中国泳协处以三个月的禁赛处罚。此次事件,加之之前的记录,构成了他面临的更为严重的处罚背景。
根据当时适用的旧版规则,对于第二次违反反兴奋剂规定的运动员,处罚是双倍禁赛期。也就是说,如果孙杨此次被裁定违规,他的禁赛时间将是首次违规判罚基准的四倍,即八年。
三、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的关键认定
在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于2020年2月的裁决中,对于孙杨的行为有了明确的认定:
IDTM的检测人员资质符合标准操作流程,因此检测程序是合法的。对于孙杨破坏样本的行为,CAS认为没有充分的理由支持其行动。并且,运动员不能以质疑程序为由,单方面终止检测,责任归属十分明确。
这一裁决为孙杨的行为画上了句号,也为未来类似事件的解决提供了参考依据。在维护自身权益的运动员应当遵守反兴奋剂规定,尊重并配合检测流程,共同维护体育竞技的公平与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