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竹之中的隐秘危机
人们深爱的腐竹,因营养价值丰富而登上餐桌。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暴利,竟在腐竹的制作过程中非法添加国家明令禁止的吊白块、工业硼砂等有害物质。最近,广东韶关一起涉及这些有毒添加剂的腐竹工厂被查处。
腐竹的清白被这些有毒物质玷污,让人震惊。国家明文规定,食品加工中严禁使用吊白块和硼砂。吊白块,化学名称为甲醛次硫酸氢钠,是一种有毒的工业漂白剂。一旦摄入,会对肾脏、肝脏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引发癌变和畸形病变。而硼砂,作为一种非食用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同样不容忽视。连续摄取会在体内积累,影响消化道酶的作用,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引发多脏器的蓄积性中毒。
让人不解的是,为何在食品严打期内,这些非法添加剂仍然容易获取?说到底,还是一个“利”字作祟。就像广东韶关这起“毒腐竹”事件,尽管4月份一家黑作坊因使用吊白块被曲江区质监局取缔,但不到一个月时间,他们竟顶风作案,继续制造毒腐竹。面对屡禁不止的非法添加剂乱加行为,人们不禁要问:相关监管部门为何不能有效控制食品安全的源头?
回顾近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食品监管部门的不作为。监管部门往往只在事故被曝光后才采取行动,这种被动执法行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此执法动力与公众监督的不足也成为了一大问题。根据一项调查,58.6%的受访者认为监管部门缺乏公众监督是导致“被动执法”的主要原因。监管与创收挂钩、上级处罚不当、地方为GDP增长放松监管力度以及举报渠道不通畅等问题也加剧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公众对监管部门的监督,增加执法动力与压力。监管部门应主动履行职责,加强对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