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交,警惕慢阻肺的“卷土重来”
冬天的寒风凛冽扫过,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俗称“老慢支”的慢阻肺,在这个季节是疾病的高发期。令人担忧的是,大多数患者对这一状况的认知和应对并不充分。
中日友好医院的呼吸内科主任林江涛表示,尽管慢阻肺的影响广泛,但就诊率却不尽人意。他说:“仅有三成的‘老慢支’患者会主动寻求医疗帮助,近七成的患者则选择了忽视。”对于那些长期大量吸烟、年龄40岁以上,以及长期咳嗽、咳痰或气短的人,林江涛建议他们去医院检查肺功能,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在我国的一项调查中,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竟然高达8.2%,这一数字令人震惊。除了遗传背景,慢阻肺的发病还与多种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吸烟、职业粉尘暴露、化学物质接触、室内外空气污染以及感染等。其中,吸烟无疑是最大的危险因素,不仅主动吸烟者面临风险,被动吸烟者也同样易受影响。
冬春两季,气温的急剧下降和雾霾天气的增多,常常使慢阻肺患者的病情容易复发或加重。林江涛指出,许多患者对慢阻肺存在认识误区,认为这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但实际上,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慢阻肺患者至关重要。合理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症状,增强患者的活动能力,减少发作次数,甚至延缓肺功能的下降速度。
有些慢阻肺患者在冬季选择避免运动,但林江涛强调,这是不必要的。经过适当的治疗,大多数慢阻肺患者是可以正常活动的。坚持锻炼不仅能缓解气喘、胸闷的症状,还能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患者在运动时需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为,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升体能、减轻气促。
面对慢阻肺这一健康挑战,我们需要提高公众的认知和意识,鼓励患者及时就医、积极治疗。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是每一位慢阻肺患者都应该践行的健康生活方式。只有正确认识、科学应对,我们才能在寒冷的冬季守护好自己的呼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