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日的央视315晚会上,家乐福因出售过期食品等问题被曝光。时隔多年,这家零售业巨头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表现并未得到显著改善。近期,家乐福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一系列的质量问题接连浮出水面,从“短斤少两”到袋装大米发霉结块的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其食品安全质量的广泛担忧。
关于家乐福销售袋装米发霉结块的问题,接到了市民王先生的投诉。他声称,自己在深圳家乐福梅林店购买的袋装东北大米仅一个月后,就出现了发霉结块的现象。对此,家乐福方面高度重视,表示将第一时间与客户取得联系,并给出满意的解决方案。大米生产厂家也对此事进行了回应,表示此次事件只是个例,其他卖场的货品仍是合格产品,并会积极与顾客沟通,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除了大米事件,家乐福在散装食品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市民张淼在家乐福南湖店购买的散装绿豆糕就没有生产日期。这引发了公众对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质疑。记者在家乐福南湖店发现,尽管店内有手写的新标识牌,标明了生产日期等信息,但在实际商品中仍存在生产日期不一致的情况。对此,家乐福南湖店生鲜处营运课长邱斌解释,这可能是工作人员的失误造成的,并保证散装食品都在保质期内,遵循的是先进货先卖的原则。
记者在货架上的发现却让人对家乐福的食品安全管理产生了更多的疑虑。一些散装绿豆糕的生产日期比整袋未开封的绿豆糕晚三个月。当记者提出质疑时,邱斌的解释是这是新进的货,生产日期会晚一点。这与先进先卖的原则相违背,引发了记者和公众的进一步质疑。
这一系列的事件让人们不禁对家乐福的食品安全管理提出质疑。作为大型零售商,家乐福应该严格遵守食品安全规定,确保所售商品的质量安全。对于出现的问题,家乐福应该深入调查,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家乐福也应该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确保供应链的透明和安全。只有这样,才能重拾消费者的信任,赢得市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