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的磅礴之势的大堤之外,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的柳林洲街道瓦湾村的村民们,于7月9日晚,在手电筒的微弱光芒下,冒着如注的大雨,对沿江大堤进行着习惯性的全面巡查。
“书记,这里不对劲,沟里的水异常增多!”晚上10时,村民刘艳君在距离堤脚百米余的地方发现了异样。村党支部书记刘君凡闻讯立即带领众人赶赴现场。在沟边仔细查看后,他们发现一块石板下竟有水悄然渗出,这就是被称为“散浸”的现象。
刘君凡深感事态严重,随即与街道防汛技术组成员周亚成一同撬开了石板。眼前的景象令大家惊愕,仿佛有一个强劲的水泵在石板下疯狂抽水,黑沙被涌水带动,一同冒出。
周亚成立刻判断,“这是管涌!如果不及时控制,几小时内就可能将大堤掏空。必须立刻通知防汛指挥部。”刘君凡闻令而动,迅速集结巡逻人员,同时调动挖掘机、手扶拖拉机等重型设备支援前线。
不久后,君山区水利局的专家以及柳林洲街道防汛指挥长李启明亲自来到现场。经过深入研判,他们制定了应对方案并开始紧急处理。
两名经验丰富的村民率先跳入水沟,手持铁锹,挖掘被水泡软的泥土,寻找真正的渗水点。挖掘机和手扶拖拉机则将附近的砂石运送到堤脚。二十多名村民分工合作,有人负责装填鹅卵石进麻袋,有人负责搬运麻袋到已挖掘的渗水点,还有人负责在渗水点周围垒起麻袋,形成一道防线,最后覆盖在渗水口上,以封锁来水。
直至10日凌晨4点半,这场与管涌的较量才告一段落。刘君凡统计,他们共搬运了十七八吨鹅卵石、一吨多沙。雨水与汗水交织,抢险队员们的身体已被浸湿。
柳林洲街道办事处的党工委书记万胜透露,“前几天,我们负责的长江干堤18.83千米路段,已发现并处理了9处散浸和管涌。”而就在7月11日下午,又发现了3处散浸现象,但幸好都已被及时妥善处理。这场与自然的较量,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与坚韧。
(来源:《》2020年7月14日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