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安装不求人,一文掌握打开方式!
回想当年Windows 7系统的体验,机械硬盘在磁盘速度上与其他三项性能相比显得有些滞后。那时,或许机械硬盘还是电脑硬件领域的佼佼者,但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切都在变革。SSD固态硬盘以其数倍于HDD的机械硬盘的传输性能,让无论是普通用户还是发烧友的体验都大幅提升。经过几年的发展,SSD已经成为存储界的新主流,QLC等新一代廉价存储颗粒的登场更是锦上添花。
说到SSD,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其“快”字。无论是开关机速度,还是日常使用,SSD都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你知道吗?SSD的“快”,需要正确的使用方式。否则,高价购买的SSD可能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性能。
在这场存储革命中,SSD的接口也在不断地革新。主流的SSD接口包括SATA、M.2、PCIe和mSATA等。为了实现更快速度、更多使用场景和更好体验,接口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其中,SSD最常出现的错误使用方式是没有将其接在正确的接口上。目前市面上主流的SSD接口主要是SATA和M.2。这两种接口是完全不同的类型,且互不兼容。
SATA 3.0接口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硬盘接口之一。其理论传输带宽为6Gbps,虽然相较于新兴的10Gbps或32Gbps的接口有一定差距,但对于大多数用户的日常应用需求来说,500MB/s左右的读写速度已经足够。考虑到性价比因素,SATA 3.0接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主流大众的首选。
而M.2接口则以其丰富的可扩展性和小尺寸受到欢迎。它最初被称为NGFF(下一代形态因素),支持SATA及PCI-E通道。采用M.2接口的SSD,如果是SATA通道,读写速度在550MB/s左右;如果是PCI-E通道,则更容易提高带宽,性能更为出色。
需要注意的是,M.2接口SSD的性能差异很大,因为可以支持两种不同通道。在选择M.2接口SSD时,一定要了解其通道类型,以确保购买到适合自己需求的固态硬盘。
无论是SATA还是M.2接口的SSD,只要正确使用,都能带来极大的性能提升。对于那些不熟悉硬件安装的消费者来说,选择正确的接口和合适的SSD产品,是迈向高速存储的第一步。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正确打开SSD的大门,享受到更快的存储体验!在科技的世界里,SATA3.0通道和M.2接口都是存储技术的翘楚。其中,SATA3.0通道的理论带宽高达6Gb/s,其理论极限传输速度可达到惊人的600MB/s。与此主板上的M.2接口则通过PCI-E通道传输,带宽高达10Gb/s,为数据传输提供了更加快速、高效的路径。
对于固态硬盘的安装,SATA接口的固态由于其成熟的技术和实惠的价格,适合作为全固态机型的仓库盘。而M.2接口的固态,由于其读写性能的优异表现,更适合作为系统盘和常用软件的安装地。特别是那些走SATA通道的M.2固态硬盘,虽然在性能上可能与SATA SSD相比没有明显优势,但它们的外壳设计简洁、纤薄,对于追求超薄的笔记本和Mini/HTPC主机来说,是理想的升级选择。
安装固态硬盘的过程相对简单。对于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其安装方式与机械硬盘相似,只需将供电和数据接口连接到主板和电源对应的模组线上即可。而对于M.2接口的固态,只需找到主板上的M.2接口,将NVME M.2固态安装在相应的插槽上,并紧固螺丝即可。
安装完固态硬盘后,一个重要的步骤是开启硬盘的AHCI模式。这一步骤可以提升硬盘的性能并优化系统的使用体验。要开启AHCI模式,只需在进系统时点击del键,进入bios后找到高级模式,在硬盘模式中选择AHCI模式并保存重启即可。
数据迁移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许多大品牌的固态硬盘都会提供数据迁移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将旧硬盘上的系统和软件轻松克隆到新硬盘中。使用SATA和M.2接口转USB的转接线或硬盘盒也是完成数据迁移的必备工具。
对于系统的安装,如果使用60G以上的固态硬盘,推荐安装win7以上系统。结合固态硬盘的高速传输和操作系统的优化,可以带来出色的开机和使用体验。尤其是安装的win10 64位系统,其结合固态硬盘的表现更是让人赞叹不已,让人几乎无法再回到使用机械硬盘的时代。这不仅提升了使用效率,还带来了更加静音和省电的电脑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