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疝,也被称为“气肚脐”,是新生儿和婴儿期常见的一种腹外疝。它的出现与脐带脱落后留下的疤痕区域有关。由于胎儿在母体中脐带穿过腹壁,这一区域成为腹壁的先天性薄弱点。每当婴儿情绪激动、哭闹时,这个区域便容易受到压力,导致脐疝的形成。

这一病症并非无法医治。在婴儿的一岁内,大部分脐疝都会随着脐筋膜环的逐渐收缩而自愈。在两岁之前,我们通常会选择观察和等待,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方式,等待其自愈。除非发生嵌顿,否则我们不必过于担忧。
如果脐疝的直径超过了一定范围,比如两岁以上的婴儿脐疝直径达到1.5厘米,就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这时,我们需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为孩子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孩子的康复过程中,情绪的管理十分重要。减少孩子的哭闹,帮助脐疝愈合,是家长需要关注的重要一环。如果孩子哭闹时出现明显的腹胀,可能会影响脐疝的愈合,甚至可能导致无法自愈。
为了缓解孩子的不适,我们可以进行排气练习。每天顺时针方向轻揉孩子的肚脐区域,持续半小时,早晚各一次。还可以让孩子口服益生菌,如双歧杆菌等,以减轻肠道痉挛带来的疼痛,进而减少孩子的哭闹。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恢复。
如果以上方法无法缓解孩子的症状,我们应该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如西甲硅油等来去除腹部的气体积累。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让他们无忧无虑、快乐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耐心和关爱是孩子最好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