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中国仅30%产妇用无痛

  • 生活知识
  • 2025-10-23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中国无痛分娩的普及率长期以来偏低,仅有大约30%的产妇能够享受到这一技术的福利。这一现象背后涉及认知、医疗资源、经济和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认知误区阻碍选择

许多人对无痛分娩存在误解。有21%的受访者担心无痛分娩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影响,或者会导致产妇出现后遗症。实际上无痛分娩所使用的椎管内药物剂量仅为剖宫产的十分之一,并且这些药物不会进入胎儿体内,安全性得到了保证。疼痛的观念在很多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许多产妇和家属认为分娩必须经历剧烈疼痛,忍痛是母亲应尽的责任。令人遗憾的是,有36%的公众对无痛分娩缺乏基本的了解,对其的认知仅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

二、医疗资源供给不足

医疗资源的短缺也是影响无痛分娩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每万人的医师数量仅为0.6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5-3名的配置水平。分娩镇痛需要医师全程监护,人力资源的缺口直接影响到服务的覆盖面积。部分医院的产科与科协作机制不成熟,难以保证24小时的分娩镇痛服务。

三、经济与政策的制约

无痛分娩的普及还受到经济和政策的制约。在一些地区,分娩镇痛的收费标准模糊,医院缺乏实施的动力。尽管2020年国家试点医院的普及率达到了53%,但非试点医院的普及率仍然低于30%。全国科医师仅有9.2万人,难以快速扩大无痛分娩的覆盖范围。

四、技术应用现状

目前,椎管内阻滞镇痛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能够减轻60%-90%的疼痛,且不会影响产程。在试点医院中,这一技术的应用显著降低了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技术推广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同步破除认知壁垒、加强资源配置并得到政策的支持。

提高无痛分娩的普及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增加公众的认知度、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明确经济和政策的支持等。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产妇享受到无痛分娩的福利,降低分娩时的痛苦。

下一篇:没有了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