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家灯火、喜庆热闹的除夕夜,当家人围坐一起享受团圆的时刻,有一群特殊的战士,仍在坚守自己的岗位,他们是急诊科医护人员。这个夜晚,他们与时间赛跑,守护着患者的生命之光。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除夕之夜的急诊室,感受那份不同寻常的坚守与担当。
一、生死救援的紧张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夜晚,急诊室的医护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北京的一场冰雹暴雨夜,老年医院的急诊团队同时处理车祸重伤和突发疾病的患者。他们分工明确,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进行气管插管,并展开多学科会诊,全程无缝衔接,展现了高超的专业技能。安医大附属巢湖医院的张琳主任,更是采用“双重血浆置换”技术,成功救治了一名因蜂蜇伤导致的多器官衰竭患者,这一技术突破创下了省内的先例。面对突发的急救情况,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在短短6小时内启动了6次绿色通道,多科室协同工作,为急腹症、主动脉夹层等危重患者搭建起“生命通道”。
二、节日坚守的医护群像
除夕之夜,是这些医护人员的工作日常,也是他们展现担当的时刻。1997年出生的住院医师何文渊,在首个除夕夜班中连续处理多起紧急病例,包括酒精中毒、烫伤儿童和高龄摔伤患者,14小时未停歇,展现出了年轻人的担当和责任感。而资深医者如急诊科主任唐碧波,二十余年坚持除夕值班,他称:“看到患者得救,所有的辛苦都值得。”护士刘婷则是在吉大一院急诊科连续三年完成“生命接力”,她们是节日里最美的风景线。
为了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中山一院的护士们为重症患者播放春晚、联系家属探视;广东省二医的医护则为住院患者送上鲜花和糖果,拼凑起“家宴”作为年夜饭。这些细小的举动,让患者感受到了节日的温暖和关怀。
三、春节急诊的特殊挑战
春节期间,急诊科面临着特殊的挑战。醉酒、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出血以及鞭炮炸伤等成为高频病例。蓬莱人民医院就曾在单日接诊了45名酒精过量患者。由于门诊停诊,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患者流量较平日有所增加,医护人员的神经越到节日越紧绷。梁平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更是深夜每小时接诊3-5例危重症患者,医护人员如同陀螺一般旋转。
这些坚守在岗位的医护人员,用自己的专业和温情,诠释着“守岁”的另一层含义。他们是生命的守护者,是节日里最美的风景。他们的付出和坚守,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时刻,让我们向这些最可爱的战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