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对婴儿的影响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抗生素能够杀灭细菌,但对于病毒却无能为力。家长在孩子感冒发烧时,不应盲目使用抗生素,而应首先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感冒发烧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不需要药物治疗,除非体温过高或孩子出现精神萎靡等症状,才需要及时就医。
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母亲在生产时或新生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延缓肠道菌群建立并改变其组成。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和双重感染,增加潜在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并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结肠炎和霉菌感染等。
宫内抗生素预防性用药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抗生素接触源。研究发现,进行过宫内抗生素预防性用药的新生儿,肠道微生物群建立的模式会发生变化。新生儿期使用抗生素的婴儿,其肠道微生物群的总体多样性降低,选择出耐药细菌。生命早期应用抗生素还可能增加远期哮喘、特应性疾病、湿疹和1型糖尿病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孕母产前使用抗生素也会导致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研究发现,产前4天口服广谱抗生素的新生儿,粪便细菌群落会发生变化,如双歧杆菌减少,肠球菌异常定植,甚至肠杆菌科细菌过度生长。
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婴幼儿机体健康,增加患哮喘、过敏性疾病、NEC等疾病的风险。医生应增强微生态意识,保护机体生态环境,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合理应用抗生素。
我们必须谨慎对待婴儿使用抗生素的问题。在保障婴儿健康的也要关注抗生素对婴儿肠道菌群和远期健康的影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安全的成长环境。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