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器的分辨率:解读与影响因素
分辨率在编码器领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代表着编码器每个计数单位间产生的距离,是编码器能够捕捉和测量的最小移动距离。
对于旋转编码器而言,分辨率通常定义为编码器每旋转一圈所测量的单位或脉冲数,这常常被称为PPR(每转脉冲数)。而对于直线编码器,分辨率通常指的是两个量化单位之间的距离,以微米(μm)或纳米(nm)为单位表示。
绝对值编码器的分辨率则通常以位的形式呈现。这是因为绝对值编码器的输出是基于其实际位置的二进制“字”。例如,一个16位的绝对值编码器每圈可以提供多达65536个量化单位,这意味着它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和精确度。
那么,什么因素影响编码器的分辨率呢?
编码器的分辨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刻线数(对于增量编码器)或编码器的码盘模式(对于绝对值编码器)。需要注意的是,分辨率是一个固定值,一旦编码器制造完成,就无法再增加刻线数或改变编码模式。
对于增量编码器,我们可以通过信号细分技术来增加分辨率。例如,方波增量编码器(HTL/TTL)输出的增量方波信号,通过记录每个增量通道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可以将分辨率提高两倍。当我们同时记录两个通道(信号A和B)的上升沿和下降沿时,甚至可以提高四倍的编码器分辨率(4倍频)。
采用sin/cos信号的编码器还可以通过电信号的细分提供更高的分辨率。这种细分技术允许我们更精确地捕捉和测量编码器的位置变化,从而提供更高的分辨率。
编码器的分辨率是其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影响着其测量精度和适用范围。了解编码器的分辨率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编码器,从而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