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领域的技术合作
自1956年以来,中国不断地向尼日利亚派遣农业专家,以推动水稻种植技术的广泛普及与提升。通过一系列农田改造项目、科学育苗方法的引入以及机械化耕作的现场指导,尼日利亚的水稻亩产实现了从130斤到900斤的惊人增长。这一变革成功地将曾经的荒地转化为高产的粮仓,解决了数百万人民的粮食短缺问题。如今,尼日利亚已经显著减少了大米进口的依赖,其粮食自给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为尼日利亚提供了全方位的农业支持。从农资供应到灌溉设施的完善,再到加工技术的培训,这一系列系统性的支持推动了尼日利亚从传统作物种植向高附加值农产品的转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帮助尼日利亚实现了芋头等农作物种植的技术升级,进一步丰富了当地的农产品种类,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二、军事安全合作的不断深化
面对现代恐怖主义的威胁,中国通过无偿军事援助,与尼日利亚共同应对安全挑战。2025年1月,中国宣布提供10亿元人民币的军事援助,用于培训尼日利亚的军队人才和警务执法人员。这一援助计划不仅支持了尼日利亚常备军和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更填补了西方国家撤军后的安全真空,为尼日利亚的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作为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的轮值主席国,尼日利亚在中国支持下,成功在萨赫勒地区的反恐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与创新
中国与尼日利亚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在莱基深水港的建设中,中法尼三方共同打造了一个年吞吐量达120万标准箱的先进港口,使其成为西非地区的航运枢纽。这一巨大的成就不仅提升了尼日利亚的海运能力,更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中国还通过参与交通、能源等基建项目,助力尼日利亚实现“走廊化”发展战略,为尼日利亚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与发展
中国与尼日利亚在政治互信、治理经验共享等方面的合作日益深化。2024年9月,两国签署了《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为双边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双方通过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加强了治国理政的交流,为中国式现代化路径在尼日利亚的成功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种深入的合作不仅推动了尼日利亚在多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更是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实质性进展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