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是一个复杂且多类型的疾病,其患病群体中仅有5%具有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在那些没有感染迹象的患者中,一部分人的前列腺分泌物中会检测到白细胞增多,这表明前列腺内的炎症反应即使没有感染也可能是症状产生的原因之一。甚至有一部分前列腺炎患者并未显示出任何炎性变化。
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病过程中,感染因素起着主导角色。在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的症状表现中,感染可能只是一个诱发或初始因素,其他非感染性因素可能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症状表现尤为明显,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充血阶段,此时后尿道、前列腺管及其周围间质组织出现充血、水肿和圆细胞浸润,甚至可以看到成片的分叶核粒细胞。腺管上皮细胞也可能出现增生和脱屑。
接下来是小泡期,这个阶段炎症继续发展,前列腺管和小泡的水肿和充血现象更加明显,前列腺小管和腺泡开始膨胀,形成许多小型脓肿。
最后是实质期,微小的脓肿逐渐增大,侵入更多的实质和周围基质。在这个阶段,葡萄球菌感染较为常见。值得注意的是,单纯的急性前列腺炎而不伴有任何慢性前列腺炎的病理表现的情况并不多见,只占前列腺炎患者中的一小部分。
在前列腺炎的致病菌中,大肠埃希杆菌是主要的罪魁祸首,约占80%,此外还有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肠杆菌、假单胞菌属和沙雷菌等。除了肠球菌以外的革兰阳性菌很少致病。淋球菌、结核菌、真菌、滴虫等也可能导致前列腺炎。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等对前列腺炎的致病作用目前还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淋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病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这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这一疾病的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