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拔罐,穴位非点,广泛流传的非药物疗法
许多人对于刮痧穴位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只有精确的点才能产生效果。实际上,《黄帝内经》在描述穴位时,通常采用“某处几寸所”的表述方式,“所”指的是大致的范围,而非单一的点。刮痧拔罐时,不必过于精确穴位位置。
对于那些饱受便秘困扰的人们,刮痧疗法或可成为你的救星。刮痧润肠通便,分三步走。
第一步,刮疗大肠腧和小肠腧。当你俯卧时,大肠腧位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位置。小肠腧则位于大肠腧下方一两个指头的位置。在涂抹活血剂或甘油后,使用刮痧器从上至下刮痧,从大肠腧刮至小肠腧。病情重则痧颜色深,反之则浅。若想要增强疗效,可配合走罐治疗。但需注意,体质虚弱的人在刮痧时力度要轻柔。
第二步,刮疗天枢穴。此穴位位于肚脐(神阙穴)旁开2寸的位置。刮痧时,患者配合鼓肚子动作,从上至下刮痧该穴位,有助于改善肠腑功能,缓解便秘。
第三步,还可以刮疗食指内侧的大肠经、小肠经以及肘横纹处的曲池穴,这些都能改善便秘问题。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刮痧。老年人血管中的硬化粥状斑块可能因过度用力刮痧而破裂,引发中风。白血病、血小板、出血性紫癜和其他出血疾病患者,以及患有心脏病、肾功能衰竭、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和骨伤的患者都应禁刮。不可在皮损处或炎症部位直接刮拭。
刮痧拔罐不仅能够治疗便秘,还能应对非细菌性腹泻。其核心在于调节大肠功能,只要肠功能正常,排泄自然会变得规律正常。这一古老疗法,值得我们在关注细节的前提下尝试,但在进行刮痧拔罐时,也请务必注意上述的禁忌情况,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