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灯火通明的朝南新房中,切旦尖措拥抱着来访的老熟人——才让行秀。他感慨道:“要不是才让行秀的帮助,我们怎么可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一幕发生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恰科日乡,这里是组织委员回访搬迁户的情景。
泽库县,一个平均海拔高达3700米的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任务异常艰巨。切旦尖措一家曾住在夏尔宗山脚下,草场贫瘠、质量差,牛羊的存活率也低。再加上切旦尖措因病欠下巨额医疗费,他们一家被列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泽库县在2017年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通过大力投入资金,青海省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几年间,泽库县建设了38个搬迁安置点,成功搬迁安置了3999户、共15159名贫困户,占全县贫困人口的94%。对此,泽库县扶贫开发局局长李宏涛坚定地说:“作为青海省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的县,我们决心拿下这块‘硬骨头’。”
对于世代游牧的切旦尖措一家来说,放弃草场并不容易。起初,他们对此有所抵触。才让行秀多次上门劝说,解答他们的疑虑:“搬出去后,生活怎么办?”青海为搬迁群众量身定制了一系列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确保他们搬得出、稳得住,实现稳定脱贫。
切旦尖措搬到县城安置点后,将草地和牦牛入股到专业合作社,从粗放式经营转向集约化;他成为生态管护员,年收入达2.1万元;享受产业到户资金,投资县城商铺项目,每年稳定分红;他的4个孩子也在县城就近读书,医疗、养老等都有了保障。如今,切旦尖措一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1937.4元,顺利脱贫。
在青海,不仅要有稳定的住所,更要有发展的动力。在雪山乡,一家乡村企业开始生产牦牛奶雪糕,投产仅半年,日生产能力已达5000根,实现了盈利。这家企业的建立,旨在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带动牧民增收,解决贫困户就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青海针对藏区深度贫困地区,坚持把稳定增收和持续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为防止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的差距拉大,青海在全省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每村投入100万元,扶持发展村集体产业。目前,全省已有91.3%的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破零”。
在此基础上,青海不断扩大贫困户的就业机会。过去一年,青海省组织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通过精准施策落实就业服务。青海还通过扶持产业发展和光伏扶贫项目等方式,带动越来越多的藏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2020年3月19日)报道了青海在脱贫攻坚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果。通过易地搬迁、产业扶贫等举措,青海为深度贫困地区找到了一条生活改善、产业发展、就业稳定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