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胶囊事件尚未平息,一起又起的风波来自超市中的“油鱼冒充鳕鱼”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昨晚央视【真相调查】栏目披露了国内市售的多种鳕鱼实为油鱼。
一条关于“假鳕鱼”的微博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广大网友的关注和讨论。微博用户纷纷表示,他们的孩子在家乐福超市购买了被标榜为鳕鱼的鱼类,食用后却出现腹泻等症状。其中,演员马伊琍也发声附和,她的孩子亦有相同反应。经实验室检测,排泄物中全是脂肪,这引发了公众对超市所售“鳕鱼”真实性的质疑。尽管超市回应称销售的都是证照齐全的鳕鱼,但市场上鳕鱼的种类之多、价格之差,仍让人心生疑虑。
记者深入北京市某海鲜批发市场调查,发现销售的鳕鱼分为银鳕鱼、龙鳕鱼和水鳕鱼三种。但经专家鉴定,市场上被称为龙鳕鱼和水鳕鱼的,实际上应是油鱼,而非真正的鳕鱼。真正的鳕鱼包括太平洋鳕和大头鳕等,价格相对较为便宜,一般在海边销售,数量稀少。而市场上售价较高的银鳕鱼,其实属于鲉形目裸盖鱼,口感细嫩,但其科学分类上并不属于真正的鳕鱼。
异鳞蛇鲭(俗称的油鱼)是超市中银鳕鱼的替代品,其体内脂肪含量高达18%-21%,人们在食用后可能会感觉肉质粗糙,口感远不及银鳕鱼。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谨慎辨别,认清所购鱼类的,以免误解和误导。此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需时刻保持警惕。
这起“油鱼冒充鳕鱼”事件不仅让人们再次关注到食品安全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市场监管部门职责的反思。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不受损害。也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学会辨别食品的真伪,保护自己的健康。油鱼,一种热带水域的大洋性鱼类,被国外主要用于工业炼油目的。欧盟、美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地明确禁止或建议不食用油鱼。那么在中国,油鱼是否安全可食呢?我们来听听专家的解释。
专家们表示,油鱼是可以食用的,但因其脂肪含量较高,可能会对某些人的肠胃造成不适,建议少量食用,并务必确保烹饪方式得当。金显仕指出:“这种鱼油脂含量比较高,部分人食用后可能会感到身体不适。”食用时应该谨慎选择烹饪方式。
上海海洋大学渔业资源系主任戴小杰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如果选择红烧或清蒸的方式烹饪油鱼,可能会导致部分消费者腹泻或肠胃不适。虽然不至于造成严重的危害,但如果引起腹泻和脱水等症状,就会让人感受到轻微的不适。”他建议烧烤油鱼也是一种可行的烹饪方式,因为烧烤可以去掉部分脂肪,降低脂肪成分的影响。
油鱼并不是绝对不能食用,但出于健康考虑,应该适量食用,并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在享受美食的也要关注身体的反应,避免过量食用带来的不适。对于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来说,更应谨慎选择食用油鱼。这样的建议旨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避免因食用不当导致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