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曹操设置了一官职叫校事,这个职位主

  • 生活知识
  • 2025-04-20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今天,风趣网的小编带着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故事走进大家的视线。让我们跟随这位小编的步伐,一起走进这个历史的世界。

说到曹操的时代,有一个神秘的官职让人不禁好奇,那就是“校事”。别小看了这个职位名称,虽然看似简单,但它的权力却大的惊人,甚至超过了大明王朝的某些机构。

那么,“校事”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官职呢?是的,它是曹操独创的。我们翻阅史书,《》《汉书》及《》等史籍均未记载这一官职,过去的私人著作也未曾涉及,这个校事的职位在之前是未曾有过的。

那么,曹操为何要设立这样的官职呢?那是因为曹操不放心。在这个草头王遍地,社会和道德秩序双双解体的时代,曹操需要掌握群臣和百姓对他的忠诚度。为了维持和巩固统治,他创立了校事这一职位,以侦查臣下的动向,监控部下的行为。

校事的权力究竟有多大呢?从《太平御览》中的一段记载便可见一斑。曹操曾让卢洪、赵达二人担任校事之职,他们手中的权力极大,让百官为之颤栗,甚至超过了曹操本人。就像大明的官员和百姓听到东厂、西厂的名字就会心生恐惧一样,曹操的校事机构也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徐邈的故事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当时曹操颁布了禁酒令,不过徐邈却私下饮宴,结果醉得一塌糊涂。这时校事赵达前来询问公务,徐邈一时口误,称自己“中圣人”。这一事件让曹操大为震怒,欲置徐邈于死地。由此可见校事的分量之重。

因为校事绕开了正常的司法体系,破坏朝政与体制,法曹椽高柔曾向曹操进谏,建议整治校事机构。但曹操却坦然表示,他喜欢用这些“小人”来管理。“卿知达等,恐不如吾也。要能刺举辨众事,使贤人君子为之,则不能也。”

实际上,曹魏时期的校事制造的冤假错案并不比明朝东、西厂和锦衣卫诬陷的案件少。曹操之后,校事制度一直保留下来,而且权力越来越大,甚至侵越到司隶校尉的司法权力。

魏明帝时期,“宜阳典农刘龟窃于禁内射兔”,这种不法行为被校事侦知后,立即将这位屯田官抓捕入狱。到了齐王时期,校事的权力更是愈发膨胀,“奸利盈积,朝野畏惮,莫敢言者”。但司马懿夺了曹魏政权后,直接废掉了校事官位。自此之后,虽然不再有校事的官职名称,但类似“校事”的机构和官位却在历史上持续存在并愈演愈烈,最终发展成了明朝的厂卫制度。

这一制度的存在和演变不仅反映了古代帝王对权力的追求和对臣民的监控,也揭示了权力斗争和社会变革的历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背后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下一篇:没有了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