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疫情的挑战,山东农业大省的一些地区遭遇了生鲜农产品价格走低及销路不畅的困境。这不仅影响了农民的利益,也对市场保供造成了压力。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山东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展现出强大的应变能力和决心。
菠菜挂上网,滞销苹果成爆款。在泰安市岱岳区范镇,大量的菠菜因疫情陷入销售困境。通过山东绿地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信息平台,这些问题得以解决。这个平台不仅解决了农户的销售难题,还让市民享受到了新鲜蔬菜的便利。与此山东省商务厅打造的“山东生鲜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助力农产品销售。
除了线上销售,山东的农民们也在疫情危机中看到了新机遇。烟台蓬莱市郝家村的苹果喜获丰收,但通过传统渠道销路不畅。通过抖音和快手的宣传,郝家村的优质苹果迅速由滞销变成了热销产品。
山东不少地区的领导干部也积极投身到“带货”行列,通过直播等方式推荐当地的农产品。商河县副县长王帅的直播推荐,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并成功推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如今,网络“带货”在山东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为了解决疫情期间农产品销售中断的问题,山东还在积极打通各类梗阻,为复产提速。传统上,中国农产品的销售网络主要由农户、批发商、批发市场、菜场超市和消费者构成。疫情期间,多个环节停滞,导致了农货销售中断。为此,山东交通运输部门已积极恢复正常交通运输秩序,保障高速路网畅通,为农产品的流通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这些努力,山东不仅解决了农产品的卖难问题,还为农民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一系列举措展现了山东在应对疫情挑战时的决心和实力,也体现了对农民利益的关心和重视。未来,山东将继续加强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推动农业的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截至21日傍晚时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明朗,该省所有因疫情而封闭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已全面解除封闭,恢复通行。这一重要消息如同春风拂面,给全省的物流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此之前,山东省针对农业龙头企业推出了一项重要举措,为其办理了“特别通行证”,确保这些企业在疫情之下依然能够畅通无阻地进行原料和产品的交通运输。东营市民兴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安民表示,公司确保员工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利用通行证的优势,加班加点处理从外地运来的平菇和杏鲍菇,以确保终端市场的供应不受影响。这一举措无疑为企业的复工复产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随着交通逐步恢复正常,农产品发货打包所需的纸箱、泡沫等包材问题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与此劳动力也在逐步恢复。以东营市利津县为例,全县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已有18家成功复工复产,具备生产能力的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复工率达到了惊人的70%,返岗率更是高达90%。
这一系列的积极信号表明,山东省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企业的顺利复工不仅保障了市场的稳定供应,也为全省的经济复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消息对于广大市民和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让人们看到了战胜疫情的希望和信心。(新华社记者张志龙、邵琨、孙晓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