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与南沙,作为广州市的蔗糖生产重镇,其果蔗种植规模达到了十余万亩。番禺区农业局生产科的黎柏晖副科长透露,这两地的甘蔗因其品种优良、种植周期早,历来在珠三角乃至北方市场备受青睐。今年的甘蔗市场却出现了罕见的滞销现象,令人费解。
记者深入,发现番禺、南沙的果蔗种植户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暴雨之后,大片的甘蔗倒伏在地,种植户罗叔焦虑不堪。他的甘蔗从去年的高价到现在的低价,销量未增反降,让他一筹莫展。与此郭泽荣等种植户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甘蔗滞销,成本高昂,焦虑之情溢于言表。
果蔗的种植成本也在逐年攀升,包括运输费用、人力成本、地租、肥料、种子等各个环节的成本都在上涨。据了解,果蔗的总成本在五六年间翻了一倍。这一趋势让许多收购商望而却步,导致果蔗销售困难。
这一现象的背后,既有市场因素的影响,也有种植户盲目跟风的因素。由于果蔗市场的火爆,许多农民和老板纷纷加入果蔗种植行业,导致果蔗供应过剩,价格暴跌。一些村民甚至跨村扩种果蔗,加剧了市场的饱和程度。
果蔗种植户们期盼着市场能早日回暖,让他们的辛勤付出得到回报。因为随着天气变热,未收割的果蔗会逐渐失去品质,变成废料。如果错过种植季节,将会影响明年的收成。
面对这一困境,种植户们正在寻求解决方案。一些收购商由于运输成本、人力成本等上涨,已经放弃跨省长途运蔗,转向珠三角市场。但仍有许多收购商因为成本过高而退缩。
这一困境提醒我们,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避免盲目跟风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市场饱和。也需要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种植户度过难关,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番禺、南沙的果蔗种植户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期盼着市场的回暖,同时也寻求解决方案来应对当前的困境。这一事件的背后,也提醒我们要对农业产业进行思考和管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蔗农们盲目追随市场趋势,纷纷种植果蔗,却忽视了深入的市场风险分析。记者在深入采访后发现,对于果蔗的市场供求情况和整个流通市场的概况,蔗农们往往知之甚少。
在龙口村,当问及今年甘蔗的供销情况时,许多蔗农露出迷茫的神情,纷纷表示“不清楚”。郭泽荣也坦诚地表示,自己对市场行情的了解非常有限,行情好的时候依赖上门收购的商家,遇到困难时则只能求助于媒体呼吁帮助。
这种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信息缺失,导致蔗农们在种植决策上缺乏足够的依据,从而加剧了果蔗的滞销和价格贱卖。村民们向记者反映,虽然每年春耕、播种、撒苗时都有镇农办的技术指导,但在市场指导方面却显得相当不足。陈炳南无奈地说,现在果蔗滞销,全村人都在为这个问题发愁,他们只能频繁地奔波于镇农办,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和解决方案。
面对市场的波动和变化,蔗农们不仅需要技术的指导,更需要市场的引导。他们需要了解果蔗的市场供求情况,掌握市场信息,以做出更为明智的种植决策。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蔗农的市场指导,帮助他们拓宽销售渠道,降低市场风险,让他们的辛勤劳动得到应有的回报。(记者 陶达嫔 彭文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