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霸王食品连续两年三次登上质量“黑榜”,究竟为何?
近日,海霸王食品再次因质量问题被市工商局列入“黑榜”。这是该品牌连续两年第三次因产品不合格而上榜。那么,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是出厂前的检查疏忽,还是生产过程中的标准执行不严格?亦或是企业责任与监督部门的责任交织?
去年11月、12月,市工商局和市质监局相继检测出“海霸王经典包心鱼丸”和“海霸王鱼皮脆饺”含有超标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今年,海霸王经典墨鱼丸再次因同样的原因登上“黑名单”。
广州市工商局明确指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病原菌,存在于食品中可能引发腹泻和肺炎。当食品的菌落总数超标时,食用后可能导致呕吐、拉肚子等细菌性中毒现象。
对此,海霸王国际集团海霸王(汕头)食品有限公司回应称,他们对产品有着严格的质量要求,所有产品只有在检测合格后才能出厂。但在运输环节或超市的冷柜存储环节,由于温度控制问题,可能导致细菌滋生。
那么,为何海霸王食品频频出现问题?公司认为有一次是产品在运输阶段出现问题导致的。而对于“海霸王鱼皮脆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问题,公司表示,这是因为国家卫生部在2011年对速冻米面制品的质量要求标准有所调整,允许在特定范围内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海霸王承诺,将会加强监管,确保产品出厂时的质量合格,并与运输公司、经销商等紧密合作,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
广州市工商局表示,对于检测出问题的品牌,他们在下次抽检时会给予“特别关注”。而对于一年内连续两次出现问题的企业,会和涉及的超市进行沟通约谈。去年海霸王的产品问题分别由市工商局和市质监局检出,但海霸王并未被约谈。
业内人士透露,速冻食品的质量问题可能源于生产企业把关不严,也可能是物流配送能力水平较低。因为从生产商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速冻食品有大部分时间是在配送运输中,这一环节极易染菌。
广州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强调,当食品企业产品抽检不合格时,问题可能出现在生产环节或流通环节。若企业想将责任推给流通环节,需进行两方面的举证。否则,企业需承担责任并赔偿消费者。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购买不合格食品的顾客可凭购物小票和食品外包装向销售单位要求退货。
对于如何消除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安全专家表示,其实并非难事。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温度很敏感,高温环境下尤其脆弱。只要采取适当的烹饪方式,杀死这些细菌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