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我们会遇到一双不合脚的鞋,磨破双脚,起满水泡。这时,不禁会想,这是鞋的错,还是脚的错?脚会抱怨,我在没有穿鞋的时候,一切安好,为何穿上这双鞋后却受伤?难道这是我的错吗?而鞋也会回应,我作为一双鞋,形态方正,明明是好鞋,却因你选了不合适的尺码,硬往里塞,才导致水泡出现,这怎能怪罪于我?
这种鞋与脚的争论永远无法得出结果。因为它们只是问题的两个方面,真正做选择和安排的其实是背后的人。普通人用生活智慧就能解决的问题,远比这种争论更有意义。我们应当思考的是,如何通过试错为自己的脚找到那双合适的鞋。
当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在道德沦落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中考虑时,会发现其中的启示。道德是人的脚,而市场经济则是人们选择的鞋。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道德的认知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正如脚的形状随着成长而改变,需要不同的鞋来匹配。从过去到现在,我们的道德观念在性别关系和身体观念上经历了巨大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进步。
市场经济是先贤发现的财富创造制度之鞋。它也有不同的码数,需要匹配不同的脚型。我们不能因为一双不合适的鞋就否定整个市场经济制度。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反思如何建立一个法治更健全、产权更清晰、竞争更平等的成熟市场经济体系。
讨论道德沦落是不是市场经济的错,与其说是要清晰判定鞋与脚谁是谁非,不如说是要我们不要陷入这种无益的争论。我们应该注意到改革和转型话语背后那个一再缺失的人——那些拥有主体性的公民和他们的公共选择。如果没有人的主体性,这种看似有理实则无厘头的问题将会一再占据我们的舆论平台。
退一步说,如果道德沦落真的是市场经济的错,那么今天大多数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岂不是早就陷入了道德沦丧的深渊?但事实上,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依然能够买到安全放心的产品,这并非因为计划经济或道德圣人的集体下海经商,而是因为这群诚实的公民用诚实的制度努力打造了一个法治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面对公共生活的问题,他们选择负责任地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怪罪于外部因素。
人类道德发展到今天还有一个重要的演变,那就是公德与私德的区分对待。这是现代社会公私领域分野所带来的进步。很多看似是公德缺失引发的公共问题,其源头其实是公共领域的治理乱象,尤其是公权力的不作为与乱作为。当公共生活中的窗户破了而不及时修补时,“破窗效应”就会出现。公权力的掌控者应当承担起修理窗户的责任。如果公权力自身就是那个经常打破窗户的人,那么无可挽回的道德沦落就会侵袭我们的生活。与其说是市场经济的错,不如说是公权力归位的重要性以及对那些破败窗户及时修补的紧迫性。
因此面对道德沦落的境况时与其怪罪于市场经济不如先从自身寻找问题所在反思我们应如何在公共生活中做出负责任的选择以及如何建立一个更为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