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则天,在男权主导的封建社会里,书写了空前绝后的传奇篇章。她的传奇故事,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在岁月的长河中激起层层涟漪。那么,这位伟大女帝在晚年时如何审视自己的功过呢?“金简”的发现,为我们揭示了武则天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1982年5月21日,河南省登封县王河村的村民屈西怀,在嵩山游玩时意外发现了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属片。这一发现立刻引起了轰动。屈西怀曾面临巨大的诱惑,有人愿意出高价购买这块金属片。但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将金属片上交给了当地的文物部门。经过专家鉴定,这枚长方形的金属片由高纯度黄金制成,正面刻有双钩楷书铭文,赫然出现了“武曌”二字。“武曌”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名字。“瞾”字是武则天为自己名字所造的字,象征着日月当空。而这块金属片,竟是武则天祭拜嵩山山神的除罪金简。在古代中国,皇帝为了祈求天地神灵的庇佑,常将祈福之词刻于简册之上,埋入土中或投入水中。这枚金简正是武则天的独特之物,她的名帖采用黄金制成,彰显了她的尊贵地位。至今为止,这枚金简是历史上唯一的皇帝封禅用的金简。
武则天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她在男权社会中一路披荆斩棘,以女性的身份改换天命。她在位期间,致力于完善制度、选拔人才,但也任用酷吏,制造了大量冤案。她倡导文化活动,为唐诗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但也消磨了整个社会的尚武精神。她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皇帝。
武则天,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背后隐藏着无数的故事。当听闻金简的力量后,她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急令胡超督造金简。这武曌金简,既是祈福的象征,也是忏悔的载体。它不仅承载了对生命的渴望和对长生的追求,更包含了女皇内心深处的悔意。
金简制成后,胡超选择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嵩山之巅进行法事,为武则天向上天参拜赎罪。这一天,被民间称为“乞巧”节,传说中,是跨越天河、鹊桥相会的日子。胡超将金简抛向嵩山最高峰峻极峰,寓意着武则天的罪孽得以洗净,得到上天的庇佑和保护。
武则天借助金简进行深刻的忏悔。她在悔什么?铭文虽未详述,但百字之内却饱含深情。“大周国主武曌信奉真道,祈愿长生神仙,在中岳嵩山向天地诸神献上金简,乞求各位神仙洗去我在人间的过错。”铭文中的“三官”,代表天、地、水;“九府”,则泛指神仙的居所。这份深深的请求,透露出女皇内心的无奈和期盼。
时光荏苒,四年后,武则天离世。史书中并未记载这枚金简,这或许是因为她以佛教立国,晚年转向道教的行为并不为世人所知。这枚带着女皇秘密的金简,在嵩山上沉睡千年,直到被屈西怀发现。
如今,武曌金简作为重要文物收藏在中国河南博物院。它的存在无声地诉说着女皇武则天的晚年故事。由于武则天的陵墓乾陵尚未发掘,这枚金简成为与武则天直接相关的珍贵文物之一。它揭示了武则天的独特个性和内心世界,为我们了解这位传奇女皇提供了宝贵的线索。透过这枚金简,仿佛可以窥见历史的烟云,感受到那位伟大女性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