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慈爱爷爷的生命奇迹:从昏迷到清醒的奇迹之旅
在江北区锦绣北滨小区,张慈爱爷爷最近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医疗救治。一次普通的医院输液,因为过敏导致他昏迷不醒,意识丧失。但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特别是在他耳边呼唤两小时后,张爷爷终于苏醒,家人和医护人员都为之松了一口气。
张爷爷今年已87岁高龄,退休前在渝州大学(现重庆工商大学)任教。去年11月,张爷爷因病情不稳定被送到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周婆婆回忆,当时张爷爷在喂药时不慎将药吸入气管,病情开始不稳定。医生决定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但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了意外。
尽管在输液前进行了皮试并显示为阴性,药水输入不到2分钟,张爷爷便出现意识模糊、身体发抖发热的过敏反应。医生迅速停止输液并施用抗过敏药物。经过十多分钟的抢救,张爷爷的情况有所缓解,但意识仍未恢复。
在这关键时刻,医护人员不仅全力抢救,还轮流在张爷爷耳边呼唤他的名字。两小时后,张爷爷终于清醒,他的第一句话竟是:“我好饿,想吃饭。”周婆婆感动地说,医护人员为了抢救老伴,连饭都顾不上吃。
记者联系到市三院的李民凤医生,她解释,当时张爷爷刚安装了起搏器,喂药时药片误入气管,因此决定采用青霉素治疗。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皮试阴性结果却在实际输液过程中出现了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严重时可能致命。虽然抢救过程可能不止两小时,但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最终挽救了张爷爷的生命。
那么,明明已经做过皮试,为什么还会过敏呢?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急诊科博士刘波给出了答案。尽管青霉素皮试阴性,但在输液过程中产生过敏反应仍是可能的。青霉素中含有青霉烯酸、青霉噻唑等致敏物质,这些物质在生产、保存、配置过程中的含量可能有所不同。不同的青霉素产品、不同厂家或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青霉素都可能导致不同的过敏反应。
刘波博士强调,抗菌药物的过敏反应有四种机制,而最常用的皮内试验法只能预测其中一种。即使皮试结果阴性,也不能掉以轻心。青霉素的过敏反应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迟发型过敏反应可能在几天甚至十几天后才出现。他建议,注射青霉素后应留在输液室观察15-30分钟,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除青霉素外,头孢类抗生素也存在交叉过敏现象。对青霉素过敏的人在选用头孢类药物时也要特别谨慎。
这场经历提醒我们,医疗安全不容忽视。在输液前一定要进行皮试,并在输液过程中保持警惕,留意身体出现的任何异常反应。生命至上,让我们共同守护每一个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