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医药广告整治 需纠正消费者认识偏差

  • 生活知识
  • 2025-04-17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对全国范围内发布严重违法广告的企业进行了大规模行政告诫。这些违法广告涉及到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等多个领域,共涉及了33个产品的广告被责令停止。人们普遍关注,如此大力度的整治行动,能否根治违法广告这一顽疾?

有专家指出,为了根治医药保健品广告的违法问题,应加快完善行业黑名单制度。让消费者和市场参与监督,依据新通过的广告法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针对这一问题,公众反应强烈,呼吁对违法企业实施更为严厉的处罚措施。

医药保健品广告的违法现象是一个公众深恶痛绝但又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根治的老问题。许多人认为,相比于现状,目前对违法企业的警告和处罚力度仍然不足,缺乏足够的威慑力。一些企业在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后,依然能够通过各种方式继续发布违法广告。这种现象让人不禁思考,为何这些违法广告的生存土壤仍然如此肥沃?

事实上,除了经济处罚手段外,虚假广告罪早已被纳入刑法范畴。对于情节严重、违反国家广告规定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现实中却很少有企业因虚假广告罪被追究刑责。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过去的法律对于“情节严重”的定义缺乏明确的细则,导致执法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幸运的是,最近通过的新广告法在这方面有了更细化的规定,为加大执法力度提供了法律基础。

除了加强法律制裁,人们还需要思考的是,为何这些违法医药广告能够屡禁不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社会对于夸张虚假的广告缺乏敏感性和警惕性。如果消费者不被这些广告所蒙蔽,厂商便难以借此获取暴利,也就不会有企业频频铤而走险。治理违法广告的根本之道可能在于改良其生存的土壤,这包括提高消费者的警惕性、追究发行商、零售商、媒体等相关环节的责任。

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美国,药品广告必须包含药品可能的副作用说明,并显示四个要素:一个免费的咨询电话、一个、一个印刷品或资料册以及向医生咨询的提示。这些要素的存在保证了消费者有机会了解药品的详细信息。我们也可以在国内推广这种做法,要求药品广告必须包含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向医生或公共部门咨询,以改变消费者对药品、保健品的错误认识,逐步培养他们的理性态度。

根治违法医药广告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需要加强法律制裁、提高消费者警惕性、追究相关环节的责任并借鉴国外经验来逐步改良其生存的土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让违法广告失去生存的土壤,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