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影视剧和武侠小说中的传奇毒物“鹤顶红”,其威名可谓如雷贯耳。从《还珠格格》中香妃的悲剧,到《新白娘子传奇》中的血色身影,它在文学与影视作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今天,风趣网小编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这一神秘毒物的背后故事。
在文学艺术作品及历史长河中,鹤顶红一直被视为剧毒之物,一旦摄入,便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它成为了灭口的必备之物,或是自我了断时的首选。甚至传闻中,古代大臣们的朝珠或朝冠中都会藏有鹤顶红,以备不时之需。真正在历史上因服用朝珠内的鹤顶红而丧命的大臣寥寥无几,更多的则是被其毒死的帝王——比如光绪皇帝。
提及光绪皇帝,人们总会想到那个年仅37岁便突然离世的悲剧。关于他的死因,民间一直盛传是被人毒杀。起初这被人们当作流言,在2008年科学家们对光绪皇帝进行的研究中,发现其发丝上都有的存在。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古代奇毒鹤顶红其实就是。
在现代仍是人人畏惧的剧毒物质。我们所知的通常是白色的,而古代的鹤顶红却是红色的。这是否意味着科学家的研究出了问题?事实上,这是因为古人对的了解不够深入。
的学名为(As2O3),是一种无臭无味的剧毒物质。出产它的天然矿物因杂质颇多,常常呈现出蓝色、红色或黄色,古人称之为红信石。由于古代提炼技术的落后,从红信石中提炼出的含有大量的杂质,呈现出鲜艳的红色,这便是古人称之为“鹤顶红”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鹤顶红中的杂质较多,古人吃下后并不一定会立即死亡。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含毒量较少,他们还有可能幸运地活下来。同样,光绪皇帝也是被一点点投毒,体内的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才最终暴毙。即使是现代人不小心摄入少量相对较纯的,也不会立即死亡。如果救治及时,生还的几率还很大。影视剧中服用鹤顶红后立即毙命的情节,只是为了追求震撼的艺术效果。但我们必须牢记,是一种剧毒物质。
鹤顶红又被称作“丹毒”,名称容易让人误以为与丹顶鹤有关,但这其实是古人的误会。在古人眼中,颜色鲜艳的东西往往带有剧毒。丹顶鹤的头顶没有羽毛,其上的毛细血管使得头顶呈现鲜艳的朱红色,这一景象让古人望而却步。于是,颜色同样鲜艳的古代便被冠以了“鹤顶红”之名。现代科学家为此已做过实验,证明丹顶鹤的“丹顶”只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任何毒素。
丹顶鹤在我国象征着吉祥和长寿,自古以来便是诗歌和文化的灵感之源。在古时,它甚至被认为是仅次于龙凤的神鸟,有“仙鹤”之称。到现代,丹顶鹤还一度差点成为我国的国鸟。如果它的丹顶真的与毒物有关,那么它在人们心中的形象绝不会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