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领跑者制度:创新环保模式,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新篇章
日前,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环保“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这一制度的诞生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么,这一制度究竟对环境管理模式进行了哪些创新?又将如何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绿色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呢?
据了解,环保“领跑者”制度旨在通过制定环保领跑者指标、发布环保领跑者名单,并给予适当的政策激励,引导全社会向环保标杆看齐,从而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向更高水平迈进。这项制度的工作将每年进行一次,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相关工作。
那么,何为环保“领跑者”呢?简单来说,就是在同类可比范围内,环境绩效最高的产品。这些产品在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污染方面,成绩和效果均为最优。实施环保“领跑者”制度,对于激发市场主体节能减排内生动力、促进环境绩效持续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表示,环保“领跑者”制度的推出,是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增高的大背景下的一项重大举措。在约束制度日益强化的正向激励制度的出台,无疑给企业减污提效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必将促进环境质量的提升。
根据实施方案,环保“领跑者”遴选和发布将遵循一定的流程。有关部门将根据大气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部门分工,研究提出环保“领跑者”产品名录,并在公众媒体上公开相关具体要求。然后,企业可在规定期限内自愿申报,通过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方式确定环保“领跑者”名单。入围产品的生产企业可以在产品明显位置或包装上使用环保“领跑者”标志,并在品牌宣传、产品营销中加以运用。但严禁伪造、冒用环保“领跑者”标志,以及利用该标志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那么,“领跑者”须满足哪些条件呢?实施方案明确了产品的范围和标准。与主要聚焦于污染物治理的传统思路不同,“领跑者”制度激励企业从源头削减污染物,成为环境绩效的领跑者。方案主要面向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及噪声污染源头削减领域,选择那些使用量大、减排潜力大、产品及环境标准完善、环境友好替代技术成熟的产品。具体要求包括产品环保水平达到相关标准、推行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产品为量产的定型产品等。生产企业需为中国大陆境内的合法独立法人,具备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健全的供应体系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力。
环保“领跑者”制度的推出,无疑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大创新。这一制度的实施,将激发企业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促进环境绩效的持续改善,并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普及。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制度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