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食药监:食药制售假犯罪向网络等渠道转变

  • 生活知识
  • 2025-04-16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今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召开了备受瞩目的食品药品十大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总局稽查局局长毛振宾在会上分享了关于食品药品制假售假的动态,揭示了这一领域出现的令人震惊的新趋势。

毛振宾指出,食品药品制假售假的行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逐步从传统的实体店面、固定场所转向网络销售等新型渠道和平台。这一转变不仅让违法犯罪的渠道更加隐蔽,也使得监管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

本次发布会公布的“食品药品十大典型案例”,揭示了这些案件的三大共性特征:影响范围广泛,案情复杂且涉案金额巨大;违法犯罪行为以制售假冒伪劣的食品药品和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为主;犯罪分子大多以“黑窝点”、“小作坊”的形式存在,形成了地下黑色产业链条,违法手段非常隐蔽。

毛振宾强调,这些典型案例反映了当前食品药品监管执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他指出,食品药品产业业态的复杂性、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的差异,使得监管工作面临巨大挑战。部分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高额的暴利驱使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毛振宾详细分析了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的新特点。从违法主体看,“黑窝点”与有证企业主观故意违法并存;从违法渠道看,传统的售假渠道正逐步向新兴的网络等渠道转变;从违法手段看,食品药品制假售假的违法犯罪手段日益复杂隐蔽。

在谈及打击利用互联网制售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时,毛振宾表示,主要有案源追溯难、调查取证难和涉及地域广泛等困难。不法分子利用网站发布信息,通过非接触方式达成交易意向,使得产、供、销过程具有很高的隐蔽性。由于取证权限、能力和手段的限制,行政执法部门难以获取并锁定关键信息和证据。

随着物流、网上购物等产业的发展,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分子更加倾向于跨区域作案。涉及多个地区和部门的违法产品生产、寄递、信息发布、赃款收取等环节相互分离,这无疑加大了案件查处的难度。

这一严峻形势呼唤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协作,以形成对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强大打击力度。我们期待、企业、公众等各方能够携手共进,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食品药品环境。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同样至关重要。我们应从正规渠道购买产品,不轻信非法渠道的信息,发现可疑情况及时举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新闻: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国家相关部门正加大力度打击利用网络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犯罪行为。在此背景下,了解食品药品制假售假的动态和趋势显得尤为重要。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为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食品药品环境而努力。

下一篇:没有了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