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一场关于“手机依赖症”的正在火热进行中。据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网民坦承,没有手机陪伴难以入眠,九成的人更是觉得生活离不开手机。那么,是什么让这么多人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哪些人群更易受其影响呢?
如今的生活节奏快速,工作压力日益加重,手机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的必备品。不管是睡前、行走中,还是乘坐公交、地铁,甚至在开会时,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拿出手机,无目的性地浏览一番。
就像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的研究生刘芳一样,“晚上躺床上,如果不看手机微博,根本无法入睡。”她的室友也有同样的习惯,每当夜幕降临,宿舍里就会亮起“四个刺眼的屏幕”。
房地产从业者陈磊也有在睡前玩手机的习惯。除了工作需要随时准备与客户沟通外,他还觉得忙碌一天后,躺在床上时,“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些什么,不想过早结束这一天”。
除了这些典型的例子,几乎所有人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手机在他们无聊时成为了打发时间的最佳工具。羊城晚报与搜狐的联合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网友已经离不开手机了。
恽女士是朝阳区北苑家园的居民,她告诉记者:“如果没带手机,我一定会感到焦虑不安。”在她看来,手机已经成为了她生活中的必需品,没有了它,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宋振韶博士认为,由于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很多人对自身的心理需要变得模糊,于是会通过手机等科技产品来填补内心的“空虚感”,这种现象可能导致“手机依赖症”。
据了解,“手机依赖症”的症状包括睡前玩手机、睡觉开着手机、没带手机就焦躁、手机没信号就着急等。许多受访者表示,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症状。专家指出,青年白领女性、业务繁忙的中年男性以及学生这三类人更容易患上“手机依赖症”。
过度依赖手机的危害不容忽视。不仅会影响视力,手机的辐射也会威胁健康。心理上,过度依赖手机会造成强烈的孤独感,使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忽视身边的亲朋好友。
尽管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过度依赖手机的危害,但仍有一部分人表示“不敢想象没有手机的生活”。对此,宋振韶建议,我们应该通过寻找生活目标、借助阅读、旅游等方式来克服手机依赖。
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对于易受影响的群体来说,改变不良习惯、减少睡前玩手机的时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适度使用手机,让生活回归简单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