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4月7日电,记者梁冬、王子辰报道,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的采访令人震惊。大型乳品企业如完达山对当地鲜奶的垄断收购,导致这一地区的生鲜奶收购价持续低迷,许多奶农无法维持生计,被迫“砍牛”(即卖牛或杀牛)。专家们呼吁,我国奶业需要打破少数大企业的地域垄断模式,实现转型升级。
近期,双鸭山市的奶农们纷纷反映,完达山公司长期以低于规定的保护价收购鲜奶,并且拖欠奶资长达三个月之久。这种不公正待遇使得许多奶农苦不堪言,纷纷选择减少奶牛数量,甚至放弃养殖。昔日繁荣的奶牛养殖业如今已陷入困境。
在双鸭山市的多个地区,记者亲眼目睹了奶牛数量的锐减。以尖山区安邦乡窑地村为例,这里曾是奶牛养殖的先进村,如今却是一片萧条。负责人秦万春透露,由于养奶牛不赚钱,村里的奶牛数量已从高峰时的千余头锐减至现在的百余头,奶户也从六十多户降至十余户。完达山公司给出的收购价远低于市场价格,每公斤不超过2.8元,最低时甚至只有2.65元。与此玉米和人工成本都在上涨,使得奶农们处境更加艰难。
记者在集贤县福利镇长征村也看到了类似的情景。养牛户高殿生表示,由于收奶价过低,还常常遭遇奶站克扣斤两,许多养牛户都感到憋气,只能选择杀掉自家的牛。一位奶户程金江还透露,奶资的结算时间也不固定,自去年9月份以来,奶资都被压了三个月。
对于奶农们的困境和疑虑,完达山股份有限公司双鸭山奶站负责人李铁承认公司在收购生鲜乳时确实存在价格差异和拖欠奶资的问题。他解释说这是公司为了引导奶农向更规范、更集中的生鲜乳采集、储存方式转变而采取的策略。但这样的解释显然无法让奶农们信服。他们认为问题在于完达山在当地垄断了鲜奶收购市场,“只此一家”。由于没有其他竞争者,他们只能被迫接受现状。
多年从事奶牛养殖的秦万春告诉记者,由于附近没有制冷罐等储存设备,奶户只能将鲜奶存放在自家铁桶里十多个小时,期间完全依靠奶户自觉维护。收购过程中也存在较多人为因素干扰。“这样的收奶方式确实简陋且无法保证奶质。”秦万春无奈地说,“这不能怨奶户,我们只能希望企业能投资设立更好的收奶设施。”
面对双鸭山奶农的困境,双鸭山市奶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王翠萍承认由一家乳品企业垄断一地奶源的状况对奶农不公。目前该市正计划帮助奶农设立自己的“奶牛小区”,统一饲料、防疫、挤奶、储存等环节,并计划引入更多乳品企业参与竞价收购以打破垄断局面维护基层奶农权益。这一举措有望为当地的奶牛养殖业带来新的希望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