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中国房颤日:患者更需警惕卒中风险

  • 生活知识
  • 2025-04-15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六月六日的钟声再次敲响,中国日如期而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聚焦于房颤,远离卒中。这是一场关乎公众健康的重要议题,旨在唤起人们对房颤引发的危险以及抗凝治疗重要性的关注。

医院心内科的吴书林教授为我们揭示了房颤的严峻现状。房颤已经成为一种心血管流行病,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最严重的后果便是房颤引发的卒中。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世界心脏联盟理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委胡大一教授强调了抗凝治疗的重要性。他指出,有效的抗凝治疗是预防和降低房颤相关卒中及其血栓栓塞事件发病率的关键。

在房颤的阴影下,我国居民的患病率达到0.77%,患病人数已累积至数百万。与无房颤人群相比,房颤患者罹患卒中的风险高出近五倍。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背后隐藏着无数家庭的痛苦和泪水。我国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比例却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仅为13.5%,且当前的抗凝治疗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阿司匹林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抗凝药物,但胡大一教授指出其对于房颤卒中的预防效果有限。而经典的传统抗凝药华法林虽然抗凝效果明显,但其使用麻烦,导致使用率低。幸运的是,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些新型药物如阿哌沙班、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已经在我国上市,它们克服了华法林的缺点,并在世界各国被广泛应用。也有专家就某些新型口服抗凝药可能带来的出血风险表示担忧。在选择药物时,我们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尽量选择出血发生率低的药物。

胡大一教授和吴书林教授强调,虽然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为房颤导致的卒中提供了方便的预防手段,但提高公众对房颤相关性卒中的预防意识同样重要。建立主动为房颤患者提供卒中预防指导和服务的体制、技术和团队同样是疾病防治工作的关键。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房颤,了解抗凝治疗的重要性,从而远离卒中,享受健康的生活。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