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医药环境现状令人忧虑。虚假广告在医药、医疗器械和保健品领域异常猖獗,夸大的药效和治疗范围让患者和消费者陷入迷雾。为了拨开这团迷雾,浙江的工商、卫生和药监部门已经联手,启动了一场为期九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向医药保健虚假广告宣战。
回顾2012年,浙江工商系统共查处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违法广告案件736件,这些案件占所有广告违法案件的六成以上。浙江省工商局副局长张雪林透露,尽管联合执法已经取得显著成效,违法率有所下降,但在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等领域,虚假广告仍然十分活跃。
这些虚假广告的手法五花八门,有的通过患者“现身说法”夸大疗效,有的进行狂轰滥炸式的洗脑式灌输,还有的以科技讲座的形式出现。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徐润龙表示,虚假医疗广告不仅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更严重地损害了医患关系。对于违法广告,不仅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还要追究领导责任。去年,浙江甚至有民营医院因发布虚假广告被吊销行医许可证。
虚假违法广告往往通过新闻媒体发布,因此浙江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呼吁新闻单位要严把广告发布关。坚决拒绝那些含有虚假、欺骗和误导内容,违背社会公德和社会风尚的广告。媒体在审核广告时,必须查看广告内容是否经过审批或报备,是否被擅自篡改。
为了彻底整治医药广告环境,浙江省工商局、卫生厅和药监局将联合开展为期九个月的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广告集中整治行动。此次行动将充分发挥部门协作优势,坚持打防并重,标本兼治,力求让严重虚假违法广告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行业信用指数明显提升,长效治理机制进一步形成。
要真正解决虚假医药广告的问题,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多部门的合作。提高国民的知识水平也是关键。只有我们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虚假医药广告才难以立足。这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