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治疗缺口巨大:专家呼吁重视慢性疼痛患者的镇痛需求
近日,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教授徐国柱发出警告,我国大多数慢性疼痛患者的镇痛治疗需求远远未被满足,导致他们长期忍受病痛的折磨。他明确表示:“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我国半数以上的慢性疼痛患者缺乏充分的药物镇痛治疗,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疼痛的发病率极高,许多疾病如癌症、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神经痛以及中老年常见的腰疼骨痛等,都可能带来长期的痛苦。据调研数据显示,我国有70%以上的晚期癌症患者面临的最大困扰即是疼痛。
与国际相比,我国在疼痛治疗上的观念和方法存在明显差距。在发达国家,疼痛被视为重要的治疗对象,等药物已成为常用的止痛药。国际品管制局的数据显示,澳洲、英国、法国等国的镇痛药年医疗消耗量是我国的一百倍以上。
徐国柱教授指出:“并非中国人比外国人更能忍痛,而是对止痛药的使用存在观念差异。”、可待因等管制镇痛药虽然存在一定的成瘾风险,但大量临床试验证明其医源性镇痛的成瘾发生率极低,且可以通过技术层面完全避免。由于部分人的“成瘾恐惧症”,导致医生、药房和患者对这类药物的使用存在诸多顾虑,最终使慢性疼痛患者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我国已经拥有几十种与国际接轨的新型镇痛药。卫生部和国食药监局也多次调整相关法规,旨在保障病人的合理需求,防止药物流入非法渠道。徐国柱教授强调:“我们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镇痛药,不能因担心其可能带来的风险而废弃其治疗作用。”
他进一步呼吁,公众、医务人员等都应树立正确的镇痛药使用观念,理解镇痛治疗的重要性,以提高慢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应当关注这一群体,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远离疼痛的困扰。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我们期待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疼痛治疗的进步,让每一个受到疼痛折磨的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