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演出市场火热,二三线城市与小镇Z世代成新消费动力
随着国庆长假的到来,线下演出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从音乐节到Live house,再到戏剧和相声演出,各类活动全面恢复,消费数据亮眼。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二三线城市的消费需求及小镇“Z世代”的消费力量。
国庆期间,线下专业演出超过四千场,供给稳步提升。音乐节更是成为最大的亮点,场次同比增加130%,票房增长更为显著,实现了翻倍增长。草莓音乐节、青岛凤凰音乐节等知名音乐节在全国各地火热上演,吸引了大量观众。
除了音乐节,Live house也在疫情后迎来了井喷式发展。全国Live house总场次同比增长68%,票房同比增长高达208%,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剧场方面,随着文旅部发布通知,剧院等演出场所的限制上座率从50%上调至75%,极大提升了市场消费力。开心麻花、孟京辉系列话剧、德云社相声大会等精彩节目在各大剧场开演,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看。
值得关注的是,二三线城市的消费力在国庆期间表现突出。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外,南京、杭州等二线城市的消费力也不容小觑。从数据上看,二线及以下城市在国庆期间的票房占比达到了57%,其中在音乐节和Live house的票房中的占比更高。
在消费人群方面,小镇“Z世代”人群成为演出消费主力军。他们在国庆期间的消费占比高达35%,远超过其他年龄段用户。从演出细分领域来看,“Z世代”更偏爱音乐节、Live house等音乐现场,购票用户占比分别达到了43%和51%。
随着线下演出的逐步恢复,现场服务和疫情防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名制入场成为观演的先决条件,越来越多的演出采取无纸化实名制入场。大麦数据显示,今年国庆期间,实名制入场解决方案覆盖了90%的场次,服务人数超50万。
国庆档演出市场火热,二三线城市与小镇“Z世代”成为新的消费动力。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精彩演出和创新的数字化服务方案出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