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免费医疗”的话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针对这一热点,卫计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明确表示,全面免费的医疗服务不符合医疗卫生规律,而且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这一观点得到了卫生部专家的支持,他们认为,当医疗完全免费时,个人将不再关注医疗支出,过度消费的现象将不可避免。
最近出现的“真正免费医疗制度不存在”的言论与上述关于“完全免费医疗会造成浪费”的观点似乎存在某种逻辑矛盾。如果我们接受“真正免费医疗不存在”这一前提,那么再讨论“会造成浪费”似乎就显得有些多余。就像一个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怎么可能造成浪费呢?
显然,在我国现实情况下,对于广大民众来说,真正的全免费医疗确实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各项医保都需要个人缴费,报销比例也无法达到100%。即使是不免费的医疗保障,也存在“缴费—待遇”不相称的问题。正如原卫生部长陈竺所说,目前我国的基本医保实际报销比例只有50%左右,居民用药费用负担仍然很重。
卫生部发布的统计公报也揭示了我国卫生费用的真实结构。在全国卫生费用支出中,卫生支出仅占30.7%,社会卫生支出占34.6%,而个人卫生支出更是高达34.7%。这意味着,在我国医疗支出中,并没有实现所谓的“全免费”,反而个人支出比例最高。如果考虑到社会卫生支出最终也来源于个人缴费,那么实际上,近七成的卫生费用都是由个人承担的,而真正承担“免费”部分的比例仅是三成。
在这种背景下,卫生官员仍然大谈以“完全免费”为前提的医疗浪费问题,显然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这种讨论就像在一个营养不良、体弱多病的人面前,大谈营养过剩和肥胖症的危害,显得并不合适。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如何改善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让广大民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医疗福利。也需要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医疗费用的构成和承担方式,避免过度追求免费医疗的误区。毕竟,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医疗卫生体系,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