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许多术后患者纷纷要求医生为他们注射营养针。这一现象引起了专家的关注,他们提醒患者,盲目热衷打营养针可能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在手术室外的等待区,经常可以听到家属们焦急地请求医生:“请给我亲人多打点营养针吧,他们刚做完大手术,身体肯定虚弱。”专家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术后患者都需要注射营养液。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欧美国家在手术患者的营养支持方面,与我国的做法存在显著差异。虽然他们的患者营养风险与我国相当,但他们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比例是1∶10,与我国以肠外营养支持为主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与此欧美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比我国低。
在我国,很多患者和家属认为,术后多打营养针、多吊白蛋白能够迅速补充营养,促进疾病康复。专家提醒,这种观念可能并不正确。广东省中医院大外科主任陈志强表示,不加选择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不仅不能帮助患者迅速康复,反而可能增加并发症和治疗费用。
那么,什么样的患者需要营养支持呢?陈主任认为,患者应该进行营养风险评估,设定营养支持目标。对于轻度营养不良的患者,无需给予营养支持或只需适当调整饮食即可。而对于中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才需要考虑给予营养支持。在选择营养支持途径时,应遵循“当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应用时,使用肠内营养”的原则。
许多专家现在认为,“只要肠道有功能,病人就有救了”。这一观点与中医的“脾胃为后天之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观点相呼应。对于能够进食的病人,应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食欲与胃肠营养的吸收,改善营养状况,进而促进机体的康复。
微微健康网祛斑宝网小编提醒广大患者,在打营养针之前应根据自身情况而定,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以及对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遵循医生的建议,科学合理地补充营养,促进身体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