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巴”节:瑶族的盛大庆典
农历三月初三,是瑶族人民的传统佳节——“干巴”节。早在农历二月下旬,各村寨的瑶族同胞便开始忙碌起来,共同商议节日活动的内容,随后各村分头进行准备。
对于上山的村寨,男子们肩负着修理枪支、冲、打码子等重要任务,同时制作弓。他们天刚蒙蒙亮就出发,带着、弓和耙耙等食物,踏上之旅。老年人和妇女则在家中忙碌着宰鸡杀鸭,制作各种糯米饭和舂耙耙,准备丰盛的酒菜。
当男子们带着猎物归来时,人们欢聚一堂,共享节日的欢乐。猎物被均匀分配给每个人,如果空手而归,则可能会遭到同伴的取笑,尤其是小伙子们,可能会因此受到姑娘们的轻视。
与此下河捕鱼的村寨也开始了他们的行动。男女老少结伴而行,在黎明前出发。捕到的鱼虾也是按户分配。傍晚时分,人们带着喜悦和满足回到寨中,互相串门祝贺。香甜的米酒、香气扑鼻的糯米花饭,再加上新鲜的猎物或鱼,共同构成了一顿丰盛的节日大餐。
但人们总会留一部分猎物,将其烤成干巴,用以招待最亲近的人。晚上,男女青年围坐在火炉边,唱起动人的歌谣,歌声回荡在夜空中,与星辰相互辉映。
说到三月三的来历,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伏羲与其妹女娲抟土造人,为后人繁衍后代。在豫东一带,伏羲被尊称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有一座太昊陵古庙,从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这里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善男信女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都会聚集在这里,朝拜人祖。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定为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到东流水上洗涤,以去除疾病和宿垢。魏晋以后,这个节日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成为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的每个房间放鞭炮庆祝。传说这一天是鬼魂出没的日子。
“干巴”节不仅是瑶族的传统节日,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庆典。在这一天,瑶族人民共享欢乐、传承文化、庆祝丰收和自然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