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中国速冻食品新国标备受关注。一些人对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标准有所争议,认为新国标相较于过去有所放宽,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前副局长大卫·艾奇逊却表示,中国的新国标实际上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之一。
本月21日正式实施的速冻食品新国标《速冻面米制品》(GB19295-2011)在公众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一些人对于新国标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标准持不同意见,甚至担忧国标修订是否受到大企业的“绑架”。艾奇逊在上海的一次公开表示中解释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普遍性和实际情况。他认为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各种未烹饪的肉类、蛋类、奶类以及人的鼻腔中。细菌本身并非食品安全的主要威胁,重要的是其在食品中的数量。只有当金葡菌的数量在每克食物中达到一定数量时,才可能构成食品安全风险。
对于中国的速冻食品新国标,艾奇逊表示其要求非常严格。新国标规定需要对五个样品进行检测,其中只有一个样品允许检出不多于每克1万个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这种严格的标准确保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相比之下,美国卫生部门设定的标准比中国新国标还要宽松一些。这也表明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视程度和决心。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谢晶也对此表示认同,她指出只有当金葡菌的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才会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刘秀梅也解释了过去国标中未检出金葡菌的原因,主要是受制于当时的检测技术水平。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的标准更加科学和合理,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
中国的速冻食品新国标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努力和改进。尽管存在一些争议和误解,但我们应该对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保持信心,并期待其在未来继续完善和提高。公众也应该对食品安全保持关注和监督,共同维护我们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