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日常电磁辐射强度低 孕妇无需穿防辐射服

  • 生活知识
  • 2025-04-12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近期,“防辐射服事件”引发公众热议,引起了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针对此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曹兆进研究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电磁辐射强度其实很低,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怀孕的妇女也无需过分担忧并特别防护。

曹兆进介绍,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相对较大的电磁辐射源,如微波炉、手机等,包括孕妇、儿童等敏感人群,只要注意正确使用,就能有效自我保护。比如在使用微波炉时,离开电器1米之外;接打电话时,使用耳机或者等待通话接通后再放到耳边。良好的生活习惯比穿着防辐射服的防护效果更显著。

关于媒体报道中的实验,防辐射服虽然能阻隔辐射,但发生辐射无法穿透出去会在防辐射服内部多次反射叠加,导致辐射强度增大。对此,曹兆进指出,孕妇防辐射服可能会使局部区域或某段时间内的辐射强度增高。防辐射服的防护效果与材料、工艺及环境电磁场的频率等因素有关。目前,尚无科学方法来评估防辐射服的防护效果,也无研究报道防辐射服对孕妇健康的影响。专家建议,孕期的妇女应注重正确使用电器,相比穿着防辐射服更为安全和科学。制定关于防辐射服的标准也显得多余。

对此事件,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刘文魁也表达了观点。他长期从事环境电磁场生物学效应及防护研究。在媒体说明会上,他提出过度的电磁辐射确实对人体健康有影响。他认为“过度”需符合三个条件:场强大、接触时间长以及距离近。刘文魁强调,电磁辐射对眼睛晶体和生殖系统等部位特别敏感。对于女性来说,怀孕初期应尽量避免或少接触电磁辐射。

北京邮电大学的吕英华教授也提出,关于电磁波产生的非热效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定论。但对于敏感人群如孕妇来说,应尽量减少接触有电磁源的地方。公众应理性看待电磁辐射问题,保持科学的生活方式更为重要。

下一篇:没有了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